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十四年正月朔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七年十一月,母丁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中大通二年春,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弁假节,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此虽小举,窃恐难合。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又出丁之处,远近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实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吴兴未受其益,内地已罹其弊。不审可得权停此功,待优实以不?”高祖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徽之民,闻丧皆恸哭。

(节选自《梁书·萧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B.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C.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D.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文中的“祖道”就是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B.朔旦 在中国古代,一月内的某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如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朔是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文中指月末的早晨。
C.加元服 颜师古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是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
D.乙巳 干支纪日是指用干支记录日序。同纪年法一样,60日一循环,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统出身显赫,却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病时,他朝夕侍疾,饮食俱废;燕居内殿,对父亲恭敬有加。
B.萧统生性聪慧,记忆惊人;酷爱文学,招纳有才学的人。他常常研读经典,与人商讨古今学问。
C.萧统严于律己,同情百姓。面对奢靡的社会风气,他衣食简朴;担忧百姓徭役繁重,他极力劝阻发丁。
D.萧统性情宽厚仁爱。面对官员的错误和在审理案件时,他都能指出其正误,赦免或从宽处理官员。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见文中划线处)
(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王好战,请以战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10 07:4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戎将军。

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时纪已下,楼船战舰据巴江,争峡口,相持久之,不能决。法和揣纪师疲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纪众仓卒惊骇,不及整列,皆弃舰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数。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猛手擒纪父子三人,斩于絺中,尽收其船舰器械。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邑一千户。仍进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

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获。琳乘胜将略南中诸郡,遣猛与李孝钦等将兵攻豫章,进逼周迪,军败,为迪斩执。寻遁归王琳。王琳败,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迁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迁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领长沙内史。寻隶章昭达西讨江陵,潜军入峡,焚周军船舰,以功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散骑常侍,迁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户,馀并如故。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时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于白下游弈,以御隋六合兵,后主知猛妻子在隋军,惧其有异志,欲使任忠代之,又恐伤其意,乃止。祯明三年入于隋。

(节选自《陈书·樊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B.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C.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D.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兄弟中排行老大;五等封爵中的第二等。文中指后者。
B.持节:文中指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力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C.永定元年:永定是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年号。汉武帝始创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即位:古代指登上皇位或王位,开始成为帝王或诸侯。文中指陈后主陈叔宝登上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猛作战勇猛,奋不顾身。青溪之战中,他从早晨到傍晚,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伤敌人众多。
B.樊猛擅长弓马,胆气过人。在与萧纪的峡口之战中,以少胜多,威震敌军,擒杀萧纪父子三人,并因此受封。
C.樊猛素有干略,善用奇谋。在西讨江陵时,他运用计谋,潜师入峡,烧掉了周军舰船,也因此受封。
D.樊猛历仕三朝,战功显赫。在他所仕的梁、陈、隋三朝,均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和揣纪师疲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  
(2)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历始丰、永兴二县令。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寻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左中郎将。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脩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进爵为侯。寻迁荆州刺史。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隆少慷慨    慷慨:大方
B.为中兵参军 板:委任
C.子隆之 许:答应
D.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之 患:忧虑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率兵攻子隆B.闭门偃甲示之
C.宝应据建安之湖际拒官D.子降出兵袭其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 送于京师/
B.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C.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降/许之/送干京师/
D.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 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別名,称之为“字”。
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 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小题5】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不超过24字)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①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2)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瑱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授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B.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C.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D.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对其的褒奖。
B.擢,提升官职。与官职连用的词语还有:拜,“公车特征拜郎中”的“拜”表示授予官职;迁,“再迁为太史令”的“迁”表示升迁;出,“出为河间相”的“出”表示“出任”。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多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俘虏,他都运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

同类题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B.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C.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D.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C.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破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2)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