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此词为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赴汝州传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所作。②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河边烟云淡荡,柳树疏朗,阳光明媚,充满春天的气息。
B.第二句中的“媚”写淡烟和疏柳的妩媚神态,也表达了对谄媚小人的不满之情。
C.词的下片写作者游玩时喝着乳白色的午茶,吃着山间的春蔬,充满愉快之情。
D.“雪沫乳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生动,显示出词人高妙的写作技艺。
【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23 09:4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阅读第①段文字,举例分析其整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小题2】从比喻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3】找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它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
B.当时苏轼被贬黄州,主客问答正体现苏轼内心的矛盾。
C.主客问答能打破思维定势,使人转变角度来思考问题。
D.主客问答最终从积极乐观的儒家思想中获得精神寄托。
【小题4】客人的话语中包含了对生命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悲叹。
【小题5】以“月”为例,评析文章将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的特色。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苏  轼
①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②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③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④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注释①:勤上人,即僧惠勤。②叙:也写作序。
【小题1】第①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并不赞同翟公对宾客的态度,认为宾客浅薄,而翟公也为人小气。
B.欧阳修胸襟开阔,并不因为某些士人对不起自己而放弃推荐士人。
C.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因而与惠勤交往,并称赞他的学问和诗歌。
D.本文写得曲折有致,在叙事中引发简洁的议论,议论又依托所描绘的事情。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B.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C.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D.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小题4】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文“非待文而传者也”,为什么还要为他写叙呢?(用自己的的话回答)
【小题5】本文为序文,全文却无一处言及诗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