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小题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12:4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惠蔚,武邑武遂人也。年十五,粗通《诗》、《书》及《孝经》、《论语》。十八,师董道季讲《易》。十九,师程玄读《礼经》及“春秋三传”。周流儒肆,有名于冀方。太和初,郡举孝廉,对策于中书省。时中书监高闾因相谈荐,俄为中书博士,转皇宗博士。秘书令李彪,自以才辩,立难于其前,闾命惠蔚与彪抗论,彪不能屈。黄门侍郎张彝,常与游处,每表疏论事,多参访焉。
十七年,孝文南征,上议告类之礼。及太师冯熙薨,惠蔚监其丧礼。上书,令熙未冠之子,皆服成人服。
惠蔚与李彪以儒学相知,及彪位至尚书,惠蔚仍太庙令。孝文曾从容言曰:“道固(李彪字道固)既登龙门,而惠蔚犹沉涓浍【注】,朕常以为负矣。”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
二十二年,侍读东宫。先是,七庙以平文为太祖。孝文议定祖宗,以道武为太祖。祖宗虽定,然昭穆未改。及孝文崩,将祔神主于庙。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光谓惠蔚曰:“此乃礼也,而执法欲见弹劾,思获助于硕学。”惠蔚曰:“此深得礼变。”寻为书以与光,赞明其事。光以惠蔚书呈宰辅,乃召惠蔚与峦庭议得失。尚书令王肃又助峦,而峦理终屈,弹事遂寝。
惠蔚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及阅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不全,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或篇第剥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卷目虽多,全定者少。请依前丞卢昶所撰《甲乙新录》,其省先无本者,广加推寻,搜求令足。求令四门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义。诏许之。卒于官,赠瀛州刺史,谥曰戴。
(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涓浍:小水流,小河。喻低微的地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B.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C.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D.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分别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文中“太和初”“(太和)十七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太和”为孝文帝的年号。
C.“丧礼”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一,指有关丧事的礼仪。如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
D.古文中的“博士”常常指古代官职名,如文中的“中书博士”,也指最高学位,如“四门博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惠蔚很有才学,还善于结交朋友。黄门侍郎张彝,常常与孙惠蔚相处在一起,每次上表疏论政事,大多征询他的意见。
B.孙惠蔚对官职大小不在意。虽然长久担任小官,但没有孜孜的渴求,儒士因此把他长期在小官任上努力工作而不是渴求升迁作为风尚。
C.孙惠蔚很好地解决了孝文帝去世时将袱祭牌位放到庙中的礼仪问题。他特意主动帮助崔光战胜了邢峦、王肃的“礼仪”之争。
D.孙惠蔚在典籍校订方面不辞辛苦,做出了贡献。针对典籍新旧混杂、首尾不全等问题,他上书奏请相关校订考证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才辩,立难于其前,闾命惠蔚与彪抗论,彪不能屈。
(2)或篇第剥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1
(唐)韦应物
江汉2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3
注:(1)淮上:淮河边。 (2)江汉:此指流经梁州一带的汉水,即题目所说“梁川”。(3)秋山:韦应物《登楼》有云秋山之貌,“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可与此句相参。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遥想昔日在江汉客居时,与朋友常常相聚并扶醉而归的情景。“每醉还”突出了二人相处的融洽、欢畅。
B.离别后二人如浮云般漂泊不定,岁月如流水般倏忽而逝。诗人借“浮云”、“流水”抒发了自己与友人一别十年的感伤。
C.尾联写二人在淮上重逢后的问答。一问为何不归故乡;一答因为淮上有秋山,表达了因山长水远,无法归乡的无奈。
D.诗人在淮上遇见了十年前于梁川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诗歌自然流畅、情深韵远。
【小题2】“情如旧”、“鬓已斑”,今日相逢欢笑如旧,人已鬓发斑白。诗人借对比抒情。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小题3】阅读以下两首现代诗,比较其中“流水”意象与《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中的“流水”意象的异同。
寄流水
卞之琳
从秋街的败叶里
清道夫扫出了
一张少女的小影;
是雨呢还是泪
朦胧了红颜
背面却认得清
“永远不许你丢掉!”
多少未发现的命运呢?
有人会忧愁。有人会说:
还是这样好——寄流水。
幻想与梦
顾城
我在时间上徘徊,
既不能前进,也不想
后退。
挖一个池沼,
蓄起幻想的流水。
在童年的落叶里,
寻找金色的蝉蜕。
让阳光和月色,
把将来与过去融合,
像闪电礼花惊碎夜空,
化为奇采的光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乾曜第进士。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议大夫。景云后,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废射礼。乾曜以为:“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夫射者,别邪正,观德行,中祭祀,辟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递袭。比年以来,射礼不讲,所司吝费,而旧典为亏。臣愚谓所计者财,所亏者礼,故孔子不爱羊而存礼也。大射谓春秋不可废。”
开元初,邠王①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为王求才长史,太常卿姜晈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神气爽澈,占对有序,帝悦之,擢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累进尚书左丞。四年,拜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会帝东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师。治尚宽简,人安之。居三年,政如始至。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诏京兆督捕,获于野,榛死。吏惧得罪,乾曜曰:“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遂入自劾失旨。帝一不问,众伏其知体而善引咎。
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位侍中。建言:“大臣子并求京职,俊軿②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诏可。乃以子河南参军弼为绛州司功,太祝絜为郑尉。诏曰:“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传》不云乎:‘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晋国之人,于是大和。’道之或行,仁岂远哉。令文武官父子昆弟三人在京司者,分任于外。”繇是公卿子弟皆出补。
帝尝自较其考,与张说偕赐。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诏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③自此始。
东封还,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帝幸东都,以老疾不任陪扈。卒,赠幽州大都督。
乾曜性谨重,其始仕已四十馀,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尝廷议可否事,晚节唯唯联署,务为宽平惇大,故鲜咎悔。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 ①邠王:李守礼,唐高宗李治之孙,封邠王。②俊軿(píng):才智出众者。③堂封:宰相的封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B.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C.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D.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乾曜品性谨慎持重。为官四十多年,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以清廉慎重尽职敏捷闻名,皇帝亲自考核官员政绩,他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并因此受到奖励。
B.源乾曜忠心为国,积极进言。当时射礼废弛,他建议恢复射礼;大臣们的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外放,他主动要求从自己做起,外放儿子。
C.源乾曜敢于担当。仗内白鹰丢失,属吏害怕获罪,他独自承担责任;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少有过失和让自己悔恨的事。
D.源乾曜执政重宽松简约。他做京兆尹时,自始至终坚持宽松简约的为政方针,百姓安定,社会和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2)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①(有删改)

陆贽(唐)

右,臣闻: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安救?示人以义,其患犹私;示人以私,患必难弭。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②而厚其帑椟③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天子所作,与天同方:生之长之,而不侍其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付物以道,混然忘情。取之不为贪,散之不为费;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亏法失人,诱奸聚怨,以斯制事,岂不过哉!

今之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岂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蝶,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回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己丰,而谣言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①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②鸠敛,聚敛。③帑(tǎng)椟,代指私人的。帑,储藏金帛的府库。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必难   弭:消除
B.欲贿之心哉 贿:贿赂
C.将五旬    迨:达到,等到
D.能无怨咨   咨:叹息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言郡邑贡赋用 若属皆且为
B.忠勤战守效    仰观宇宙
C.如此,乱必靖  于其身也,耻师焉
D.是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  欲以生劫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状,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汉代,有行状和呈状之分。本文属于呈状,系臣僚向皇帝说明情况、反映问题,是奏议的一种。
B.右,唐时公文的程式。凡进状,先摘录事由,写在正文的前面,正文的开头,冠上一个“右”字,表示文中所论述的,就是前列事件。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记》,《礼记》的简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论语》《周易》合称为“五经”。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B.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C.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D.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玄宗仿效古人建“琼林”、“大盈”二库,骄奢淫逸之心,就此发芽生根。陆贽上书陈事,劝说玄宗将“琼林”、“大盈”二库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给有功的人。
B.文章开篇以两种“富”作对比,阐明天子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否则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C.文章第三段陆贽结合君主的行为,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点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旨意。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群,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之长之,而不恃其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
(2)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己甚。
(3)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