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县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   夺:改变
C.时吴氏家师儒   延:迎接
D.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夫水月乎
B.皆长跪言   具告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   及其之既倦
D.见称如此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小题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B.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C.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D.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妻怒,语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3)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4 11:0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明)金实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于私爱狎昵者    狎昵:亲昵
B.字之如子 字:养育
C.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直:只
D.慎毋致人曰 慎:谨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B.君当为知己者用/为天子之所举用
C.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
D.其得誉于人/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2)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小题4】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陶庵先生传

高攀龙

陶庵先生者,归子季思也,苏之昆山人。名子慕,字季思。其父故太仆震川先生,讳有光。归子儿时即有至趣,尝挂酒衣带间,见一卉一石佳者,辄引酒自赏。其余童孺所弄一切,睨视无所。及长,苦心为文词。有境必诣其奥,有致必极其微。

辛卯举南畿。乙未从京邸交于嘉善吴子志远,过锡山,交于高子攀龙。三人相得欢甚。时高子筑室于蠡湖之上,曰水居;吴子筑室于祥荡之上,曰荻秋。归子既三对公车不第, 又两丧妇,得羸疾,筑室于昆之西村,曰陶庵。三子者,递相过从,几席湖山,衣被风月, 饮食图史。见者以三人相对一室,终日默然自,而不知其所事也。   

然归子病相,寻不已,遂屏迹陶庵。陶庵者,缚茅为屋,插槿为墙,屋后树梅,庭菊杞。室中琴一张,书数百卷,一炉一药囊一瓶粟,他无长物。归子鼓琴读书,晏坐默识。 穷天地之无垠,察品物之有自,陶然不知身之病也。时复行唫溪畔,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客至,煮蔬沽醑而已。其《陶庵仪载集》中:“归子自居陶庵,不与衣冠之会,不诣府县,不受当路问馈,不为宗党争讼伸白,不为子侄应试干请。”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尘念之从何去也。见其人未闻其语,不知和气之从何来也。饮食焉,笑语焉,退而慨然以叹,油然以思。此所以为陶庵也。

或问高子曰:“归子何以愿学陶也?”高子曰:“嗟乎!使归子而得志,所谓断断休休者。其人与而以病废所自餍足者,东篱南山之味而已。此诚天下高士也。而使归子以高士名,则世不幸也!”昆山令王公时熙尝造归子,屏驺从载酒肴而往。归子欣然纳之。清言弥 日,时以为白衣之致。及卒,学者称为陶庵先生,而以传属高子。高子谓吴子曰:“惟子则能传归子矣。”吴子曰:“子第传之,凡人之美,人惧溢,归子不惧天下之美,备是矣。” 高子曰:“予惧予之得其郛郭而遗其神理也。”吴子曰:“不然,归子如冰壶,内外莹彻,其郛郭者,其神理也。”高子曰:“善。”归子有一子名奉世。归子得年四十有四,其卒以丙午 十二月二十日。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视无所  屑:轻忽
B.终日默然自 怡:快乐
C.庭菊杞    艺:种植
D.归子不天下之美    溢:超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季思儿时就与众不同,他曾在衣带间拴着酒瓶,见到美丽景色,独自饮酒欣赏。
B.归季思命途多舛,三次参加礼部考试均未考取,前后妻子均去世,自己还患羸疾。
C.归季思身无长物,然而鼓琴读书,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
D.归季思德配其人,吴志远认为作传时可以放大其美德,这才打消了高攀龙的顾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子者,递相过从,几席湖山,衣被风月,饮食图史。
(2)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尘念之从何去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归季思被称为陶庵先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