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锺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注]①宰:主持分割祭肉的人。②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③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陈孺子之为宰 ②素留侯张良
B.①陈涉起而陈 ②沛公欲关中
C.①间其君臣,以其心     ②亚父闻项王
D.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善,陈孺子为宰 ②曾不知老将至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 ②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
C.①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计谋的一项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愤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5 01:0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亷颇争列。已而相妇岀,望见亷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蕊王拜送于庭使使必用大王唯大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威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吏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jū)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也。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  比:齐等,同样
C.蔺相如止之曰   固:坚决地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怪:责怪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君亡赵走燕
B.倚柱笑 箕踞
C.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日削月割,趋于亡
D.卒惶急不知所为   为击破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两段选文的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廉颇和蔺相如的矛盾的起因是廉颇“争名位”,矛盾的发展是蔺相如舍人“请辞去”,矛盾的激化是廉颇宣言“必辱之”,矛盾的解决是蔺相如的退让和“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表白。
B.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C.《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刺客列传》选文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恐 惧 不 敢 自 陈 谨 斩 樊 於 期 头 及 献 燕 之 督 亢 之 地 图 函 封 燕 王 拜 送 于 庭 使 使 以 闻 大 王 唯 大 王 命 之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粮’,请治行者何也?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故人  存:问候
B.谪为詹事 秩:官阶
C.千里不粮 赍:携带
D.宾客落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沐浴,借指休假。汉制,官吏每五日洗沐一日。唐宋时,官吏每十日洗沐一日。
B.黄老:黄帝、老子的合称。黄老之言:分指黄帝的学说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
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太史公: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司马迁曾继父职任太史令,故文中自称“太史公”。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传主郑当时的个性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封地
B.今之从政者而 殆:懈怠
C.景行行止   景行:大路
D.学者   宗:尊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C.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D.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
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
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皱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味等。

夏四月楚图汉王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①汉王:刘邦,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封为汉王。②钟离昧、龙且、周殷:均为楚王项羽的大将。③大牢具:即太牢具,指宴会或祭祀时并用食具盛着牛、羊、豕三牲,这里用指丰盛的酒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B.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C.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D.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一般称为“川”或者“水”。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
B.“东向坐”就是坐在西面,向东而坐,古代在“室”内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
C.“为寿”,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於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D.“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不仅原谅了刘邦,还请他喝酒,而且还把自己所得情报也说了出来。
B.项羽寡谋轻信,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C.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劝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项王不相信他,也不肯听他的意见。
D.项羽为人猜忌,偏听偏信。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中,汉王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对亚父大起疑心,汉王反间计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同类题5

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B.自引而起 绝袖 绝:断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最终D.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还柱而走  因人之力而敝之B.而乃以手共搏之 籍何以至此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右手持匕首揕之  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
A.沛公安在?B.忌不自信。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不然,籍何以至此?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