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小题1】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06 12:3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大①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④。

(注释)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是诗人的朋友。②匈奴犹未灭:借用汉代威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魏绛:春秋时期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三河: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冲国。④勿使两句:运用典故。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小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尾联运用的典故,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小题2】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归王官次年作
(唐)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几乎空无一物,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且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消除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隐士,远离扰攘争夺的政治,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