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重赟,磁州武安人,少以武勇隶周太祖麾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副都知。从世宗战高平,以功迁铁骑指挥使。从征淮南,先登中流矢,转都虞候。俄迁控鹤军都指挥使、领虔州刺史。
宋初,以翊戴功,擢为龙捷左厢都校、领永州防御使。从征泽、潞还,命代张光翰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江宁军节度。讨李重进,为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建隆二年,改殿前都指挥使、领义成军节度。三年,发京畿丁壮数千,筑皇城东北隅,且令有司绘洛阳宫殿,按图修之,命重赟董其役。乾德三年秋,河决澶州,命重赟督丁壮数十万塞之。
四年,太祖郊祀,以为仪仗都部署。时有谮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者,太祖怒,欲诛之。赵普谏曰:"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太祖纳其言,重赟得不诛。后闻普尝救己,即诣普谢,普拒不见。
五年二月,出为彰德军节度。开宝二年,太祖征太原,过其郡,重赟迎谒于王桥顿,召赴燕饮。帝曰:“契丹知我是行,必率众来援,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命为北面都部署。重赟令军士衔枚夜发,果遇契丹兵于定州,见重赟旌麾,大骇引去,重赟逐北,获马数百匹。太祖大喜,优诏褒美。七年,卒,赠侍中。
重赟信奉释氏,在安阳六七年,课民采木为寺,郡内苦之。
重赟与张光翰、赵彦徽分领诸军节度,嘉其翊戴功也。光翰,后唐山南节度使虔剑兄子,及卒,赠侍中。彦徽,真定安喜人,与太祖同事世宗,太祖兄事之,及卒,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韩重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
B.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
C.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
D.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
A.世宗,文中指周世宗,即后周皇帝柴荣,世宗为其谥号,他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为北宋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
B.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所祭对象分为天神、地祗和人鬼。 |
C.亲兵,旧时指在将领或帝王身边备受信赖的随从护卫,一般是从同乡同族或者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的士兵中选拔。 |
D.陛,指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陛下”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
A.韩重赟武力勇猛,战功赫赫。在后周时,他多次跟随君主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征讨淮南时,他身先士卒,率先登城,结果被乱箭射伤。 |
B.韩重赟遭人诬陷,终被救下。他被陷害私下选取太祖的护卫上兵做主自己的亲信随从,皇帝震怒要处决他,最终被赵普劝谏救下。 |
C.韩重赟尊奉佛教,治下多苦。他在安阳为官六七年,一直潜心敬佛,甚至强迫百姓采伐木料建造寺庙,结果导致郡内百姓苦不堪言。 |
D.韩重赟颇受器重,获赠高职。征讨太原时,宋太祖专程到他任职地召他宴饮;定州大捷后,专门下诏褒奖称赞他;去世后又追赠他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