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域,守貳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溃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皆有治绩。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前后数被攻围,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B.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C.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D.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论语》《仪礼》均有记载。吕由诚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B.恩,即恩补、恩荫,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恩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C.版筑,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用法即在有支撑的夹板间填入泥土,以杵夯实。这里是指修补毁坏的城墙。
D.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经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由诚智勇兼备,为官有为。他任邓州酒税,处事精细,老吏不能骗他。他率民夫随军运输,天寒粮尽却无人逃跑。历任州县,有政绩。
B.吕由诚刚强正直,治军有方。宰相唐恪荐他为谏官,可吕由诚因政见不一、担心唐恪的能力而力辞。他抚慰得法,将士们都愿为之效命。
C.吕由诚智守孤城,屡挫敌寇。在城坏粮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带领军民加强城防,日夜守备,多次退敌,还曾主动出击,夜袭贼营。
D.吕由诚忠君爱国,威武不屈。他历险阻辗转赴袭庆任职,以忠义激励将士。金人招降不成,当面杀死其子吕偰,吕由诚不畏惧,终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
(2)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4 09:25: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初患科举程文之弊,思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诵,从者云合,由是其文擅当世。及入太学,与广汉张栻、东莱吕祖谦友善。祖谦为言本朝文献相承条序,而主敬集义之功得于栻为多。自是四方受业者愈众。
登进士甲科,教授泰州。参知政事龚茂良才之,荐于朝,改太学录,出通判福州。丞相梁克家领帅事,委成于傅良,傅良平一府曲直,壹以义。强御者不得售其私,阴结言官论罢之。
傅良为学,自三代、秦、汉以下靡不研究,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而于太祖开创本原,尤为潜心。及是,因轮对,言曰:“太祖皇帝垂裕后人,以爱惜民力为本。熙宁以来,用事者始取太祖约束,一切纷更之。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而民困极矣。方今之患,何但四夷?盖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岂不甚可畏哉。陛下宜以救民穷为己任,推行太祖未泯之泽,以为万世无疆之休。”
绍熙三年,除起居舍人。明年,兼权中书舍人。初,光宗之妃黄氏有宠,李皇后妒而杀之。光宗既闻之,而复因郊祀大风雨,遂震惧得心疾,自是视章疏不时。于是傅良奏以利害。帝悟,会疾亦稍平,过重华宫。而明年重明节,复以疾不往,丞相以下至于太学生皆力谏,不听。傅良上疏曰:“陛下之不过宫者,特误有所疑而积忧成疾,以至此尔。臣尝即陛下之心反覆论之,窃自谓深切,陛下亦既许之矣。未几中变,以误为实,而开无端之衅;以疑为真,而成不疗之疾。是陛下自贻祸也。”书奏,帝将从之,百官班立,以俟帝出。至御屏,皇后挽帝回,傅良遂趋上引裾,后叱之。傅良哭于庭,后益怒,傅良下殿径行。
诏改秘阁修撰仍兼赞读,不受。后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终于家,年六十七。谥文节。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有删节)
【注】①宋代宫殿名。宋孝宗赵眘传位给宋光宗赵惇后所居。光宗与其父长期猜疑失和,故不愿意去重华宫探望。②农历九月四日,宋光宗赵惇生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御者不得售其私 售:谋取
B.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 稽:考查
C.用事者始取太祖约束     取:采取
D.以为万世无疆之休     休:福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宋代仍为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
B.主敬:理学家程颐主张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理学又名为道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C.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探花,第三名是榜眼。
D.四夷:古时中原汉族对四方各少数名族的统称,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而民困极矣。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小题4】文中哪些事件体现了陈傅良的刚正,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纪人。熙宁中,试射殿庭异等,补官。数从军,累转礼宾使,为泾原将。夏人谋犯天圣砦,渭帅檄诸将会兵,约曰:“过某日贼不至,即去。”仲武谍得的期,乞缓分屯。帅不乐,但留一将及仲武军,如期而敌至,力战却之。吐蕃赴怀德、狼阿章众数万叛命,仲武相持数日,潜遣二将领千骑扣其营,戒曰:“彼出,勿与战,亟还,伏兵道左。”二将还,羌果追之,遇伏大敗,斩首三千级,复西宁州。未几,怀德、阿章降,从高永年西征。仲武欲持重固垒,永年易贼轻战,遂大败。仲武引咎自劾,坐流岭南。命未下,与夏人战,伤足。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童贯招诱羌王子臧征仆哥,收积石军,邀仲武计事。仲武曰:“王师入,羌必降;或退伏巢穴,可乘其便。但河桥功力大,非仓卒可成,缓急要预办耳。若禀命待报,虑失事机。”贯许以便宜。仆哥果约降,而索一子为质。仲武即遣子锡往,河桥亦成。仲武帅师渡河,挈与归。贯掩其功,仲武亦不自言。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问几子,曰:“九人。”悉命以官,锡阁门袛候。仲武知西宁州,徙渭州,召为龙、神卫都指挥使,复出熙州、秦州,迁步军副都指挥使。熙帅刘法死,又以熙、渭都统制摄之。历拜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以老,提举明道宫,再起为熙州。卒于官,年七三,赠检校少保,谥曰田威肃。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B.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C.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气 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D.徽宗遣使持钱/至边赐获王者/访得仲武/召对/帝劳之曰/高永年以不用卿言/失律仆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射,比试射箭,是古代武举科目之一,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
B.徽宗,北宋皇帝赵佶的年号,古代皇帝可称庙号、年号,“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C.质,人质,古代国家为了表示履行盟约,互派近亲去对方国家做人质,如《战国策》“触龙见赵太后”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一句的“质”,属此义。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髙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仲武勇而有谋。夏人来犯,他探得准确日期,请求渭帅延缓分屯,渭帅不听,后敌果然如期而至,他力战退敌;吐蕃叛命,他遣将诱敌,设下埋伏,大败敌人。
B.刘仲武勇于担责。他随髙永年西征,主张“持重固垒”,但高永年“易贼轻战”造成大败,刘仲武引咎自劾,被流放到了岭南。
C.刘仲武胜不居功。童贯成功招降仆哥,实为刘仲武之功,童贯掩其功劳,但刘仲武也不自言其功。
D.刘仲武屡受恩宠。他先后被授予多种官职,九个儿子也都被授以官职;他死后赠检校少保,谥威肃。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遣二将领千骑扣其营,戒曰:“彼出,勿与战,亟还,伏兵道左。”
(2)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

同类题3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举进士,调正平县主薄,历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知光泽县。举书判拔萃,改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有能名。用大臣荐,召试,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会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较勘,赵元昊反,朝延以夏竦为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副之,复以洙为判官。洙数上疏论兵,请便殿召对二府大臣议边事,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又请减并栅垒,召募土兵,省骑军,增步卒。时诏问攻守之计,竦具二策,令琦与洙诣阀奏之。帝取攻策,以洙为集贤校理。洙遂趋延州谋出兵,而仲淹持不可。还至庆州,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因发庆州部将刘政锐卒数千,趋镇戎军赴救,未至,贼引去。夏竦奏洙擅发兵,降通判濠州。会董士廉诣阙上书讼洙,诏遣御史刘湜就鞠,不得他罪。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又以为尝自贷,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下莫不以为湜文致之也。徙监均州酒税,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尤深于《春秋》。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节选自《宋史▪尹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
B.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
C.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
D.而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榜是宋朝文书名,赐酺、戒励百官、晓谕军民时使用,由翰林学士撰文。
B.学府在宋朝是最高国务机关,指掌管政务的枢密院和掌管军务的中书门下。
C.《春秋》又称《麟经》,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D.古文指先秦和汉朝的散文,是相对骈文而言的,这一概念最先由韩愈提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洙科考优秀,受到朝廷重用。他成绩出众,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后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升迁为太子中允。
B.尹洙性格刚直,敢于为友进言。范仲淹被贬时,他为友人辩白,自认与范仲淹是师生及朋友关系,因此触怒宰相,被革除了馆阁校勘的职位。
C.尹洙喜谈军事,上疏论兵谋划,赵元吴反叛时,他讲求开宝以前用兵作战的历史经验,请求朝延裁剪合并栅寨堡垒,招募增加步兵和骑兵。
D.尹洙博学有才,文学成就显著。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尹洙与穆修发展宋初柳开的古文文风。他的文章简练有法度,有文集二十七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发庆州部将刘政锐卒数千,趋镇戎军赴救,未至,贼引去。
(2)会董士廉诣阙上书讼洙,诏遣御史刘湜就鞠,不得他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已而兵复至,友闻罄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五千人,身冒矢石,为士卒先。北兵破沔州,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速趋鸡冠隘,亲帅帐兵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明年,友闻引兵扼仙人关。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蓄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曹万日:“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日:“ 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外呼杀声。”北兵果至,万出逆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矢石如雨。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友闻斥日:“敌知我伏兵在此,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黎明,大兵益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谥日毅节,官其二子承务郎。

(节选自《宋史·曹友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B.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C.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D.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弟"即二弟,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仲”也指时序、位次居中的,如仲秋。
B.“西夏”是古代党项族在甘肃、宁夏等地区建立的王朝,“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王朝。
C."五鼓”是我国古代-种夜晚计时制度,也称五更,指从“日入”到“平旦”这一段时间。文中指第五鼓。
D.“特赠”即特别追赠。“赠”指古代皇帝追封已故者以官爵,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友闻身先士卒,遇险毁家纾难。城池被围时,他单骑夜入,和张维招集百姓作战;敌兵复至时,他把家财全都拿出来,招集忠义之士。
B.曹友闻富有主见,作战骁勇无畏。在北兵破沔州时,他率兵冲到阵前,左右奔驰射击;他认为保卫蜀口以寡敌众难以取胜,应出奇制胜。
C.曹友闻料敌如神,御敌善用谋略。他料定敌军一定会攻打鸡冠隘,守在此地紧急求援;他选择精锐士兵,秘密前往流溪布设埋伏,北兵果至。
D.曹友闻舍生取义,死后受到褒奖。他进入龙尾头,其弟曹万从隘口出发与其会合,二人奋勇御敌,最终英勇牺牲,其壮举受到朝廷褒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闻语曹万曰:“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
(2)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