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悖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悖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悖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悖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祜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①,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②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③,但借以劫制入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④,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亦谓以文书征召、晓喻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官名,其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行政大权,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悸治理夔夷时,轻慢戏侮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悖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他看到蔡京为相时造成的弊病,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为忌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8 02:3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世将,字承公,常州晋陵人,宿之曾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范汝为寇闽,以世将为监察御史、福建路抚谕使。入境,韩世忠已平贼。迁尚书右司员外郎,又迁起居郎,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会建昌兵变,杀守卒,婴城以叛,世将以便宜发兵讨平之。除兵部侍郎,复知镇江。
未几,召为给事中兼侍讲,直学士院,复迁兵部侍郎。寻以枢密直学士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宣抚吴玠以军无粮,奏请踵至。世将既被命入境,约玠会议。蜀之饷运,溯嘉陵江千余里,半年始达。于是奏用转般摺运之法,军储稍充,公私便之。
绍兴九年,玠卒,以世将为宝文阁学士、宣抚川、陕。时关陕初复,朝廷分军移屯熙、秦、鄜延诸道。明年夏,金人陷同州,入长安,诸路皆震。蜀兵既分,声援几绝,乃遣大将吴璘、田晟出凤翔,郭浩出奉天,杨政由赤谷归河池。不数日,璘捷于石壁及扶风,金人逡巡不敢度陇,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还。诏除端明殿学士。
十一年秋,朝廷复用兵。会母丧,命起复。遂复陇州,破岐下诸屯,又取华、虢,兵威稍振。未几,疡发于首。除资政殿学士致仕,恩数视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八,命有司给葬事。
(选自《宋史•胡世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B.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C.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D.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兵部尚书也称夏卿。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D.卒: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依据《周礼》记载,天子死用“崩”,诸侯死用“薨”,大夫死用“卒”,士死用“不禄”,庶人死用“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进士及第,后曾任尚书右司员外郎、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退休时享受签书枢密院事待遇。
B.吴玠因为军队缺少粮食,不断上书。胡世将受命入境后,与吴玠商议。因蜀的军粮运输困难,耗时长。于是上奏使用转般摺运的方法,使军中储备得到稍微充实。
C.胡世将任川陕宣抚使时,金兵大举进攻关中,长安陷落;蜀军分屯各地,不能互相援助。胡世将巧妙用兵,“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返”。
D.绍兴十一年,胡世将守完丧后,率军先后攻下陇州、岐下、华、虢等地,使军队士气得到了一定的提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建昌兵变,杀守卒,婴城以叛,世将以便宜发兵讨平之。
(2)不数日,璘捷于石壁及扶风,金人逡巡不敢度陇,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觷(xué),字柔直,福州人。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走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彻中流矢死,众败走。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未几,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再知处州,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计其直,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又有欲筑绍兴园神庙垣,召匠计之,云费八万缗,觷教之自筑一丈长,约算之可直二万,即以二万与匠者。董役内官无所得,乃奏绍兴空乏难济,太后遂自出钱,费三十二万缗。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
(节选自《宋史·张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
B.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
C.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
D.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即殿试及第者之称。
B.“缟素”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白色丧服,用白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C.“缗”指的是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文中“八万缗”,即八万两银子。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官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觷严厉孤傲,虽有才,却不被世人所容,被聘为老师,蔡京不接待他,学生也不能忍受他。
B.张觷敢说真话,即便在权贵子弟面前,他也敢说他们家长的不是,让这些学生非常惊讶。
C.张觷关心社稷安危,向朝廷推荐人才,认为网罗天下忠义之士,把他们安排到朝廷内外是第一要义。
D.张觷指挥打仗有勇有谋,既能独自率兵与敌寇周旋,又能团结其他将领合力打败敌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
(2)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恒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徒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号文忠。轼三子:迈、迨、过,俱善为文。迈,驾部员外郎。迨,承务郎。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方时:当时
B.轼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C.穷无所得    治:审查
D.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   除:调任、升任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仰观宇宙之大
B.使者发币于官吏  月出于东山之上
C.客有吹洞箫者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而今安在哉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祐,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改年号。
B.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除了纪年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时。
C.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古代由户部掌管科举考试。
D.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他的文章《刑赏忠厚论》得到主考欧阳修的赏识,被定为第一名。
C.苏轼在进士策问时出的题目惹得王安石大怒,因此王安石让他到外地任职,做杭州通判。
D.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后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后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魏了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B.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C.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D.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了翁聪明颖悟,从小才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每天记诵千言,因此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就能写《韩愈论》,并且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他写策论反对当权宰相韩侂胄开拓边疆的主张,指出不可仓促对金国用兵,而应该大力搞好国内建设。
C.魏了翁恪尽职守,关注百姓生活。考中进士出任官职时便尽心竭力,任职汉州时,教化风俗,尊敬老人,探视学宫,政绩远近闻名。
D.魏了翁心系朝廷,深受皇上喜爱。他政绩卓著,屡有提升;晚年患病,依然忧心国事,口授遗表,赤诚感人,死后获赠尊称、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
(2)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

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 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

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 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B.举,举荐,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李密就是因孝廉被刺史举荐。
C.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马上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又晋封他为建平郡公,谢晦也接受封爵和赏赐。
D.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②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