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莎衣

(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小题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05 05:4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两句按时间顺序应为倒装, “千山高复低”是“山行”所见, “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
行”所感。这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B.颔联进一步写“山行”。 眼中的“好峰”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诗人独行幽径,因为无人结伴而行,以致在“千山高复低”中迷路了,心情受到影响。
C.“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 熊“自在”,鹿“自在”,人也“自在”,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D.尾联巧妙的运用了反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E. 纵观全诗,首句中“野情”二字是全诗诗眼。峰峦起伏变化,山间小路幽静,使人迷乱;
【小题2】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试结合诗歌情感作具体的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①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苏亶被罢官十年后再次被朝廷任用,重回京城后已是物是人非,故写此词寄赠友人公度。②尊:同"樽",酒杯。③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写了登楼所见,自下而上,通过一系列典型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秋景图。
B.上片中“独”字最能凸显作者形象,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尽含其中。
C.“背飞双燕”,借双燕相背而飞写朋友的离别;“贴云寒”中“寒”字既写环境也写心理,与下片的“雪满长安道”相呼应。
D.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在与朋友离别后郁郁寡欢,借酒销愁,大雪铺满了长安的道路,也借此隐射朝廷奸臣当道的现实。
E. 本词情感复杂,是寄友之作,也饱含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登楼所望,皆着有词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