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 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 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 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 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 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 断,不期乎馍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骐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选自《吕氏春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审堂下之阴 审:审察 |
B.使人先表澭水 表:做标记 |
C.非务相反也 务:追求 |
D.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 契:符契 |
A.人或益之 向之寿民 |
B.贵以近知远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
C.而知天下之寒士 而剑不行 |
D.遽契其舟 其子岂遽善游哉 |
A.军惊而坏都舍 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
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人们期望好剑能斩断东西,不期望它是镆铘那样的名剑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就是我掉下去的宝剑 |
D.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
A.先王之法不可用,一是为先王之法变了样,二是因为先王之法过时了。 |
B.制定法律,要依靠道家学派的学者,他们往往能够以远知近,以今知古。 |
C.古代七十一位帝王,都是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客观需要来制定法律的。 |
D.本文观点鲜明,论述逻辑严谨,破立结合,反映了先秦法家的历史进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