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晚自感王建

人皆欲得长年少,无那排门白发催。

一向破除愁不尽,百方回避老须来。

草堂未办终须置,松树难成亦且栽。

沥酒愿从今日后,更逢二十度花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年轻是人之常情,但现实催人衰老,首联便写出事与愿违的无奈。
B.“白发”“老须”等意象描述出诗人晚年苍老状,照应标题中的“岁晚”。
C.借“草堂未办”“松树难成”来抒发作者因年华老去后的消极处世之感。
D.本诗语言明晰,凝练精悍,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
【小题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13 06:4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于有位者云。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来  兴:兴盛
B.跨马郡  诣:到……去
C.国之塞  备:防备,防御
D.于有位者云 贻:给予,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为名 虏系绠弓杪
B.悬复止 兵不甚众
C.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分隶帐下自卫
D.闻虏至     使得衣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常山官吏百姓看到都认为她豪壮
B.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一个老妇人尚且这样(勇敢),其他人就可以知道了
C.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
大概是(怕被)选到京都,离开乡土的缘故
D.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那些坚强厉害、健壮有力的人,全被禁卫军选走了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敌人,唐河店妪处变不惊、机智勇敢,设计将敌人首领推到井中,获得了许多战利品。
B.文章叙事部分叙写了唐河店妪杀敌的一段故事,语言简洁生动,人物的潇洒英姿跃然纸上。
C.近些年,敌兵南下,很长时间都不敢经过上谷,是因为当地的“静塞”骑兵勇于杀敌守土。
D.文章由唐河店妪之勇写起,透辟说理,指出政府边防措施不当,表明自己备战守边的主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C.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其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在蹙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C.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D.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以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在汉代为豫州,古称“中州”“中原”。唐设“河南道”,管辖今天的河南、山东等省的黄河以南地区。
B.鸡鸣,十二时辰制,常指天明之前,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与四更、四鼓、子夜相对应,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3时。
C.壬寅,中国历法上的干支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D.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铁椎形象怪异,沉默寡言。他相貌丑陋,饭量很大,持兵器大铁椎,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他很少与人交谈,连名字和籍贯都不说。
B.大铁椎有知人之明,坦诚豪爽。他要离开宋将军时表示,初闻宋将军的大名,认为宋将军乃当世豪杰,现在觉得不能同干一番事业,就此离去。
C.大铁椎不拘小节,神秘莫测。他不戴帽子不穿袜子,还带了大量钱财;杀贼之后,因怕宋将军强留,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
D.大铁椎勇猛过人,所向披靡。旷野决斗,面对一拥而至的一百多个敌人,他奋力挥椎,左右猛击,杀三十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2)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
(3)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
C.“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
D.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
【小题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
D.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小题3】“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