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上山采蘼芜

汉乐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②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   姝:不一般。
B.颜色相似,手爪不相如   类:大致。
C.新人织缣,故人工织素   工:善于。
D.将缣来比素,新人不故    如:比得上。
【小题2】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诗中出现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个人物。
B.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时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
C.诗歌在极短的篇幅里,活灵活现地写出一对离异夫妇的对话交流,回忆感慨,写出女方被抛弃的不满,男方悔恨不迭的遗憾。
D.新人织缣,质次价低;故人织素,质优价高。新人只是在纺织的技能手艺方面,不如离异的前妻,这是“故夫”后悔的原因。
【小题3】比较《上山采蘼芜》《氓》和《孔雀东南飞》的三位女性形象,简要说明她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3 11:0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侯。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赋董青、赵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闻,敌疑,宵遁。密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六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现使奉朝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准,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统先锋援京师    檄:檄文
B.阁门祗侯 擢:提拔,提升官职
C.士民随乘渡江    舆:船
D.成、进皆遁 北:败北,败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赵密“材武”的一组是(  )
①用材武试崇政殿  ②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  ③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    ④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 ⑤密授张守忠方略曰:要在拊定之耳
⑥(朝论)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密才武过人,战功卓著。宋徽宗政和四年,赵密以才能和勇武在崇政殿应考,授任河北队将,驻守燕。在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屡立战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B.赵密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绍兴十年,在宿州和滁州两次打败敌军,并授意张守忠降服了海盗朱明;绍兴十一年献出自己军队的酒坊、积钱作为军用。
C.赵密处事审时度势,多次建功立业。对外能够抵御金兵的入侵并适时议和;对内能够平定盗贼李昱、叛军苗傅、赤心军和张莽荡军的叛乱,并能够安抚海盗朱明。
D.赵密的威望十分高。隆兴二年,本已退休,随即上报金兵又侵犯淮,诏令赵密再任殿前都指挥使,赵密不被动摇,最终正像他所预料,和议达成,才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2)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处士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于是撰书词,具马,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筵于上东门外,酒三行,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以事  免:拒绝
B.具马    币:礼物
C.行李    戒:斋戒
D.遂以为先生寿 寿:向人进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求士从事之贤者    其身也,则耻师焉
B.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彼与彼年相
C.酒三行,起  在邦域之中矣
D.敢不敬蚤夜求从祝规  弱天下之民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为人们把石处士当作“贤者”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人与之钱,则辞
②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
③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④劝之仕,不应
⑤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⑥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④⑥B.③④⑤
C.①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言描写了石处士不慕名利,自甘淡薄,卓有识见的品德和才能。
B.石处士欣然赴召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C.这篇序言表达了朋友对石处士出仕后的期望和要求。
D.事实证明,石处士没有辜负朋友的期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2)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吴元年召议礼仪,除中书考功博士。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之。而时已颁赦书,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 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一日览牒,有青蛙立案上,鼎曰:“蛙非黎异乎?果异,止勿动。”蛙果勿动,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寻进副使,徙晋王府右傅。坐累左迁,复授王府参军,召为刑部主事。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帝闻,悼惜,命葬之黄羊川,立祠,以所食俸给其家。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数:多次B.帝遣御史廉之 廉:廉洁
C.复以细故烦御史 故:事情D.鼎欲稽官吏利弊 稽:考查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熊鼎政绩的一组是
①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②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③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④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⑤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友谅胁迫熊鼎投降,他不加理睬;皇帝要授予熊鼎官职,他不为所动,等到为母亲守孝期满,他才到了京城。
B.当耿忠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后,在已经颁布大赦令的前提下,皇帝仍要派遣御史去查访,这引起熊鼎的不满,并极力进谏,最终使皇帝改变了决定。
C.熊鼎治理台、温时,大力打击那些残暴凶恶的伪官悍将,使老百姓安居。他治理山东时,又采取郡县各备两份日历的办法来考查官吏。
D.熊鼎担任岐宁卫经历后,却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情况悄悄报告给了皇帝。虽然熊鼎事先已知此事,但到敌寇反叛后,他还是被敌寇杀害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2)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