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可以”云者,隋所以而皆可也。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节选自王夫之《姜斋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
【小题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兴”“群”“怨”分别是什么意思?
【小题3】王夫之与___、___合称“清初三大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6 10:4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乃渡之千之津(______)   (2)为子取饷,子何哉(______)
(3)价百金(______) (4)赐粟五万石,执圭(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求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至再 是(歌而呼之)
C.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露 其(渔父)
【小题3】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_________。
A.价直百金,以此B.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实不D.富贵莫忘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小题5】用四字短语概括渔父的品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注虓①(xiāo):怒吼。赙②: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若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    坐:犯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B.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C.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D.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小题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小题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 ___。
【小题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小题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