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身的影——虽然说它是那般的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依然如往日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几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子。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乱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的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2014年3月2日《文汇报·笔会》)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六段开头写小虫子“爬起来姿态万千”,“跳着多姿多彩的舞蹈”,突出了它在地面上的爬行是“那么地得心应手”,与后来向着“呈直角的佛龛爬”时的艰难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下文对小虫子的赞美作了铺垫。
B.在进军佛龛的过程中,这只小虫子不断地受挫,文章前后多次写到了它从高处栽下来的情景;尤其是爬得最高的那一次,它摔得特别重,“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来”。作者这样细致描写,意在突出小虫子知难而进,屡败屡战的顽强品质。
C.小虫子受了香气的吸引努力地试图爬上佛龛,这几乎是昆虫的本能行为,在我眼里却成了“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在“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的高尚行为;这小虫子也成了“一个伟大的战士”甚至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这真切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崇敬之情。
D.最后,这只虫子死在佛龛下的角落里,触角已残破不堪,可是,在这“心情最灰暗的时刻”,当我凝神着它“依然那么明亮”的黑壳,仿佛看到了一盏灯,为我的心“送来一缕明媚的光”,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小题2】文章第六段中两次出现了“我以为”这一短语,试结合所在语境谈谈它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及作用。
【小题3】文章第三段作者写道,“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可以说,这只黑色的虫子引起了我多方面的思索。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3 11: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郝淑雯,一副班干部的派头,对了,她是舍长。(我们那会儿叫“寝室长”)她对何小萍太过苛刻,组织团友对弱者实施霸凌(照片事件、内衣事件……),谁给她的权力随便审问人?
但她直言直语,敢说真话,自从知道陈灿也是高干子弟时,立马给自己规划好了婚恋对象,一百八十度地转变。全剧唯一一句脏话(因气急而变调)也是她骂的,是为落魄的刘峰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她对生活掌控得清清楚楚,规划得明明白白,知道该干嘛干嘛。她和陈灿暂算兵家吧,还门当户对。乙他们的恋爱,一会儿比枪法,一会儿背手风琴,互相奚落,也完全符合爱情兵法,当真是,“兵者,诡道也。”
她是最见过世面的人,不动声色就把她和陈灿、萧穗子之间的三角关系处理好了,让萧穗子主动撕了写给陈灿的情书,可谓四两拨千斤啊,萧穗子的金项链,该给陈灿做假牙就做假牙,该是闺蜜还是闺蜜。丙想起赵薇的中年版“致青春”里的许开阳(本来是追求郑微的)和曾毓(本来是追求陈孝正的),最后也因为门当户对,结婚生子。非门当户对的,要么不结婚,要么离婚,想说明啥呢?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划B.掌控C.不动声色D.四两拨千斤
【小题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际标准化机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全会正式批准冻结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独立组网功能。加之2017年12月冻结的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已经完成并发布,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据了解,中国厂商在5G标准中所占份额约30%,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目前,华为、中兴是全球5G技术研发上的领头羊,在低频段方面远远地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由于美国运营商的需求,后两者在高频段投入较多。最近中兴通讯和沃达丰进行技术测试合作,在沃达丰的全球供应商名单中,华为排第一位,中兴排第二位,为其技术领先优势提供佐证。

(摘编自《5G产业链简单梳理》)

材料二

参考消息网报道   俄媒称,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的报告中说,美国应该加快引进5G技术,否则可能比中国落后一到两年,未来不再有其他机会。按照协会的结论,中国和韩国在5G引进方面已经超过美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也称,如果中国占据通信领域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将不仅获得技术胜利,也将获得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胜利。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输数据的速度极快。寻常上网或者观看视频,流量需求不高,5G与4G区别不大。但5G技术将极大改善物联网的质量:在各个器具和装备之间传输数据。目前还没有制定5G网络的统一标准。谁第一个制定新标准,谁就将成为新网络的独特立法者。

报道称,确定5G网络的频段是美国的绊脚石。问题在于第五代网络可以在完全不同的频段运行,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都可以。从一方面来说,这是他们的优势。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中频频段不足的问题很是尖锐。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不愿意为移动运营商开放5G中频频段,建议移动运营商在高频频段上运营5G。但美国却没有建立网络基础设施——需要从零开始建设整个体系。而中国恰好建议在中频频段上运营5G,且中国已经修建好主要的基础设施。美国移动通信制造商协会认为,正因如此,中国目前在5G技术方面已经赶上美国。

报道还称,新一代移动通信一向会带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例如,iPhone只有在3G网络出现后才成为可能,整体而言,智能手机搭配陈旧的移动互联网也是无益的。随着4G网络的问世,使用各种耗费大量流量的应用程序App变得很方便。中国互联网观察家刘兴亮称,由于美国此前一直在发展新一代网络方面走在时代前列,所以美国一直是围绕这些网络而建立起来的新经济的领头羊。因此,现在对美国来说,丧失5G研发领导地位是可怕的。

材料三:

2019-2024年我国5G基站投资额及数量预测

(数据:工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俄罗斯塔斯社称,今年夏天以来,美国决定禁止政府部门购买使用中兴和华为的电信设备。华为公司正在积极开发5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讯网络标准,速度将比现在快100倍,然而近日华为先后收到美、澳、新、英、日、法等国的“封杀令”,更有外媒曝料,西方情报集团“五眼联盟”曾在年中“密谋围堵华为”。

(摘编自网络)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独立组网功能被批准冻结,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已制定完毕。
B.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担心美国对5G技术的研发落后于中国,哪怕只是短时间落后,也会永远失去领先的机会。
C.5G无线传输数据的速度极快,此优势在改善物联网质量方面将有突出表现,但在上网或看视频方面,5G传输速率与4G相差不大。
D.像以前每一代新移动通信会带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一样,5G网络一旦建成,也会产生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产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爱立信、诺基亚两家公司应美国运营商的要求,在5G高频段方面投入较多,这使得华为、中兴在沃达丰的全球供应商名单中名列前茅。
B.俄罗斯与美国有着同样的担忧,担忧自己国家在5G方面的研发落后于其他国家;也有着同样的愿望,那就是争得5G网络的统一标准制定权。
C.5G可在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运行,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不愿为移动运营商开放5G中频频段,从而使中国在5G方面赶上了美国。
D.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的四年里,我国5G基站建设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我国5G基站投资额将超一千亿元,基站数量将达上百万个。
【小题3】中国在5G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哪些?美国为什么要对华为进行封杀?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
赵建永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运行效法自身。“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是道家的核心理念。
B.道家崇尚“自然”,“自然”最初是与人为相对的,后经变化发展,其含义更为丰富,可多角度解读。
C.儒家和道家的价值取向不同,但它们对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的认识是一致的,二者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D.道教用实践阐释了道家的观念,是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这些观点得到了冯友兰的充分肯定。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儒道两家价值取向的分析比较,突出了“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及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B.文章引用《老子》原文和专家解读,详细地阐述了“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为下文提出“环境伦理”的观点张本。
C.文章阐释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分析了“道法自然”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最后对人类提出要求和希望。
D.文章紧紧围绕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物的和谐,所以人类必须首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生存的物质问题。
B.道教对自然的认识富有科学性,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它对我国医药学术的发达贡献较多即是明证。
C.“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提倡人类的活动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生态文明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D.现代仿生学就是基于“道法自然”而进行的实践,这样顺势而为就会事半功倍,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会更快更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习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是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也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着长声,把专心走路的黑弄得挺惊愕。黑停下来,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到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海碗大的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住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没想过是否坐在了字上。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觉得这等待持续了很久,她就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又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它那憔悴的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了又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它的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当垫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努力描绘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种才有资格与将要出生的孩子见面。
C.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兴奋而轻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从容淡定的叙述,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小题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小题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说说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罗本岛:黑暗的岁月 南非纳尔逊·曼德拉
我们每天早晨5点30分被狱警叫醒,他总是在走廊头上敲着铜铃喊:起床!尽管我们5点30分起床,但是直到6点45分才让从牢房里出来,我们在这段时间打扫牢房,并卷起我们的席子和毯子。牢房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卫生间。当被允许走出牢房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走廊头上的洗涤槽内彻底清洗马桶。
有那么几个月,早饭由普通监禁区的囚犯负责送到我们的牢房。早饭是玉米片粥,是用玉米加工而成的食物。普通囚犯笨手笨脚地把玉米片粥舀到碗里,然后,从牢房栅栏门递进牢房。几个月后,我们的早饭被改用旧金属圆桶送到院子里,然后我们用简易的金属碗自己盛。我们每人发了一袋被叫做咖啡的饮料,实际上只是一种烤糊了的玉米粉而已,可以用热水冲着喝。
在监狱里伙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有色人和印度人的伙食比非洲人的伙食好,不过差别并不大。当局总是说我们的伙食是均衡的,也的确是均衡的——介于不可口与不能吃之间。伙食是我们许多次抗议的原因,但是,在那些日子里,狱警说:“伙计,你们卡菲尔人在监狱里吃的比在家中吃的都好!”
在吃过早饭后,我们都要站在牢房外面接受检查。之后,我们就在院子里砸石子,一直干到中午,中间也不休息。如果我们慢下来,狱警们就会喊着让加快速度。中午,监狱里会响起午饭的铃声。对于非洲人,午餐有煮玉米,即煮粗玉米粒。印度人和有色人的午餐则是玉米片,或玉米饭。
午饭后,我们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当狱警们吹响刺耳的哨子的时候,我们要再一次排队报数和接受检查。然后,我们被允许有半小时的洗漱时间。走廊头上的洗澡间里有两个海水淋浴喷头,一个咸水水龙头和三个用来洗澡的大电镀金属桶。没有热水,我们只能站或蹲在桶里用成水打打肥皂洗掉一天的灰尘。外面很冷的时候,用冷水洗澡不怎么舒服,但是我们洗得还是很开心。有时,我们边洗边唱,这样感觉水就不那么凉。在那些日子里,这是我们唯一能说话的时间。
4点30分,走廊头上响起的咚咚的敲门声意味着晚饭已经送来了,我们通常在牢房里吃。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份玉米片粥,有时,玉米片粥里面有少量的胡萝卜、卷心菜或是甜菜,但少得可怜。一旦吃上一种蔬菜,通常是连续几周都吃同样的蔬菜,直到胡萝卜或卷心菜不再新鲜或者发霉,我们彻底吃够为止。每隔一天,我们的粥里面会有一小块肉,通常多数是软骨。
晚餐时,有色人囚犯和印度人囚犯每人有一块面包和一块人造黄油。通常认为,非洲人不喜欢吃面包,因为面包是“欧洲食品”。我们通常得到的食物比本来规定的那点不多的食物还要少。晚上8点,值班狱警就命令我们睡觉。在罗本岛上从来不喊着让关灯,因为我们牢房里的带网罩的灯泡白天黑夜都亮着。
(摘编自谭振学译《勇者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链接)
曼德拉出身于南非泰姆布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既是泰姆布国王的参事,也是姆卫佐部落的酋长。曼德拉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大后,曼德拉来到约翰内斯堡,在这里,曼德拉先后干过金矿保安、律师事务所学徒、律师。在入不敷出的艰难困苦中,他边谋生,边学习,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顺利通过了南非大学考试,随后,他又荻得了法学学士学位。这为他后来兴办律师事务所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从事反对黑人专制和白人种族隔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从事律师工作期间,曼德拉亲眼目睹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野蛮和黑暗。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南非人民的解放事业,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一生。1944年,曼德拉参加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并参与组建了“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团”。1961年,曼德拉创建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军事组织——民族长矛军。为应对南非独裁政府要取缔非洲人国民大会组织,曼德拉起草了著名的“曼德拉方案”,该方案在后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曼德拉参与领导了一系列反对种族歧视、种族压迫和种族迫害的斗争。南非白人独裁政府对曼德拉及其他非国大党人的迫害和镇压也逐步升级。曼德拉曾经多次被逮捕关押,直至1964年6月被判处终生监禁。曼德拉在监狱里度过了27个春秋,其中在罗本岛监狱里就被关押了18年。
即使是在极其艰难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也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他把监狱里的斗争看作整个南非反对种族歧视、种族压迫和种族迫害斗争的一部分,把监狱变成了与白人独裁政府作战的战场和学习的课堂。有人甚至把罗本岛监狱称作“曼德拉大学”。
1993年10月,曼德拉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谭振学,《曼德拉自传》译者)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每天砸八九个小时的石子,中间只有一个吃午饭的时间,对罗本岛监狱里的这种“劳动改造”,曼德拉并没有抱怨,平静地接受了这些。
B.因为面包是“欧洲食品”,非洲人并不喜欢吃面包,所以,罗本岛狱方给曼德拉等非洲囚犯准备的晚餐里并没有面包和黄油这样的食物。
C.曼德拉被囚禁27年,却从未放弃反对南非种族歧视、压迫和迫害的斗争,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实现了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的梦想。
D.曼德拉在描述自己的囚徒生活时,情节一点儿也不曲折,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种坚毅、顽强的不屈精神。
E. 曼德拉有着贵族家庭的出身和青年时期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耳闻目睹种族隔离制度的野蛮和黑暗,逐渐明确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小题2】罗本岛监狱中的曼德拉是如何度过囚禁的一天的?请根据材料依照时间顺序分条列举。(6分)
【小题3】曼德拉在一系列反对种族歧视、压迫和迫害的斗争中有哪些重要活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曼德拉为什么把罗本岛的囚禁生活描绘成“黑暗的岁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