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教战守策

苏轼

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新对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③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白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⑤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那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⑥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游戏酒食之间 豢:安养
B.而唐室固以矣 微:微小
C.而求之者无 厌:同“餍”,满足
D.陵压百姓而其上者 邀:邀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其民安太平之乐 而智勇多困所溺
B.又挠军法 其责己也重
C.知安不知危 骄豪多怨
D.庶人在官者 蚓无爪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教战守策》)
(2)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越州赵公救灾记》)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小题5】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作者针对哪些情况提出“教战守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1 10:2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攀栖鹘之巢 正襟坐而问客曰
B.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
C.履巉岩,蒙茸 荆斩棘
D.今者暮    儿已禄相
【小题2】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赋》与《后赤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的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前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