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难湖、湘间,湖南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对金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本诗便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对身份、情态的自述,塑造出了坐看风云、不问世事的隐逸形象。
B.颔联运用多感官描写,描绘出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的壮阔,气势雄浑。
C.颈联中的“海”意指暴雨,连劲拔的竹枝此时都被压低,足以看出雨势之大。
D.尾联反用杜甫诗句“床头无漏无干处”,表现出与杜甫截然不同的情感状态。
【小题2】诗歌中间两联意蕴丰富,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4 11:5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小题1】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深情。
【小题2】《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经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贾探春
【小题3】结合词作内容,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三句中的“万斛”是说诗人喝酒特别多,表现内心的忧愁。
D.“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小题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
B.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绝望。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C.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
D.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小题3】关于诗歌的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
B.写景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
C.“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
D.以“万斛”江水写愁,使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将无形之愁写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