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释)①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②“千金”二句:韩信少贫,有漂母见其饥,哀而饭之。后信为楚王,报以千金。③羁绁(xiè):用绳子拴住。鞲(gōu)甘上架鹰的皮套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韩信当年甘心受辱,并非没有志气,而是为了使自己的雄心壮志将来有所施展。
B.诗人认为韩信得遇高祖,方能叱咤风云,拜将封侯,借此自然引出诗人对当时处境的感慨。
C.“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是说老虎被摧残,苍鹰受束缚,隐喻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
D.这首咏史诗融叙事、议论、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意境悲凉激越,语言平实无华,通俗易世。
【小题2】“长风人短袂,两手如怀冰”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01 02:0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题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B.这首诗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内核。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意境,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的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人海那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表现,流露出了他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仕的积极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E.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小题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