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

(选自《明史•罗喻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温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D.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明代凡侍读、侍讲学士等官均称经筵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
B.罗喻义关注军事。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提出制造战车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不予执行。
C.罗喻义不惧权贵。罗喻义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
D.罗喻义享有声望。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打倒,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9 03:4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处士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于是撰书词,具马,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筵于上东门外,酒三行,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以事  免:拒绝
B.具马    币:礼物
C.行李    戒:斋戒
D.遂以为先生寿 寿:向人进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求士从事之贤者    其身也,则耻师焉
B.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彼与彼年相
C.酒三行,起  在邦域之中矣
D.敢不敬蚤夜求从祝规  弱天下之民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为人们把石处士当作“贤者”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人与之钱,则辞
②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
③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④劝之仕,不应
⑤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⑥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④⑥B.③④⑤
C.①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言描写了石处士不慕名利,自甘淡薄,卓有识见的品德和才能。
B.石处士欣然赴召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C.这篇序言表达了朋友对石处士出仕后的期望和要求。
D.事实证明,石处士没有辜负朋友的期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2)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闲,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愍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愍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史记节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重,主断   主:主决
B.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顾:只是
C.攻子之,不克   克:攻克
D.子之因遗苏代白金   遗:赠送
【小题2】下列虚词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说王使齐为反间 今君乃亡赵走燕
B.欲以乱齐   以故法为其国者与此同
C.因而赴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况贤于隗者   君幸于赵王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
(2)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
【小题4】从文中陈述哪两个事件,请简要概括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久疾免官。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迁太子洗马,以脚疾不拜。

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衰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

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袁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 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七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B.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C.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D.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之学,是汉代儒学家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所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
B.太子洗马,“洗马”一作“先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侍从官,秦汉始置。
C.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时候在泰山祭天的大型典礼活动。
D.舅,帝王称异姓大邦、小邦诸侯为“伯舅”“叔舅”,诸侯则称异姓大夫为“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淑学问渊博,文才甚好。袁淑少时就显出不凡,其伯父、姑父都欣赏他。太祖北伐,他打算做一篇《封禅文》来彰显太祖盛德。始兴王刘浚戏弄他,他也用文章讽谏他。
B.袁淑为人高傲,颇为自信。伯父刘湛希望袁淑亲附自己,但袁淑却颇为轻视。袁淑刚到始兴王刘浚府上担任佐官,也不客气对刘浚说本是为其府门的声望增光的。
C.袁淑临难不惧,不卑不亢。面对太子盛怒,太子手下准备动手的局面,萧斌恐惧而服从,但袁淑却呵斥萧斌,并从容进言太子,劝说太子考虑要长远,赶紧放弃打算。
D.袁淑秉持臣道,以身殉义。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时,希望袁淑相助,袁淑虽然知道刘劭终能成事,但还是不愿配合,而且极力劝阻刘劭,后虽有迟疑,但终因推辞而被杀害。

同类题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绍以臧洪东都太守。时曹操围张超於雍邱,洪始闻超被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从绍请兵,而绍竟不听之,超城遂,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增兵急攻,洪城中粮尽,厨米三升,使为薄糜,遍颁众。又杀其爱妾以。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千相枕死,莫有离叛。城陷,执洪,绍谓曰:“臧洪,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辅翼之意,而欲际会1,觖2望非冀,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为服乎?”绍乃命杀。洪邑人陈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今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遣人牵出,谓曰:“汝非臧洪俦欤?空复尔为?”容顾曰:“夫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遂复见杀。在绍坐者无不叹息。

(注)1际会:机遇;时机。 2觖(jué)望∶因不满意而怨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超城遂
⑵又杀其爱妾以
⑶城陷,执洪
⑷绍,遣人牵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袁绍以臧洪东都太守  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
B.男女七八千相枕死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
C.而欲际会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绍乃命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⑵何相负若是,今日服未?
【小题4】臧洪“绝不与通”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列出文中两个能表现臧洪言行深得人心的句子,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