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放鹤亭记》完成下列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奇缺。春夏之交,草木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训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却而放焉,纵其所,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由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天 际:边界
B.未可与也     易:交换
C.纵其所如       如:往
D.翻然敛翼,宛将兮 集:栖止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2)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6 08:4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固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国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临:面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固一世之雄也
C.而今安在哉?D.不吾知其亦已兮
【小题4】下列又对所选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作者用月与水作比,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所抱定的生活态度
D.所选文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非常丰富,转换也十分自然。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

苏轼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作上元。

(注)①庚辰:即元符三年。之前黄河决口,苏轼曾主张用疏的办法使黄河北流,所以说“斯言乃验”“已应”。②本诗原为寄给族孙苏符,即诗中的“作诗孙”。③鬼门: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④贾让:汉治河理论家,提出治河“三策”,主张“疏”。⑤虞翻:三国时吴人,为人正直忠诚,但好饮酒。孙权厌恶他,贬为交州剌史,直到死未召还。作者借以自况。⑥新篘(chōu):指为准备过上元节而新酿的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作者身处与内陆远远隔海相望的村庄,在梦中时常想念自己的族孙。
B.三四两句,说自己远在天涯已经习惯遭逢人日(正月初七),喜过鬼门关回到北方。
C.五六两句,写治水三策已经应验,思念贾让,孙权最终没有赦免孤独忠贞的虞翻。
D.七八两句,写作者典当衣物买河源县大米,新酿美酒,屈指算来可用作过上元节。
【小题2】作者处于怎样的情形之下,怎样的处境?试结合全诗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