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3)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

①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梓州永泰人,与苏轼为中表兄弟。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西北,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偃竹,仰斜的竹子。

②蜩腹蛇蚹:蝉后腹一条一条的横纹,蛇所蜕的皮。这里是用来形容春笋的,因为笋外面包着一层层的箨,跟蝉腹、蛇蚹的形状有些相像。

③鹅溪绢:盐亭县鹅溪出产的绢,细匀,宜于作画。

④桥公:指桥玄。曹操年轻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曹操有次行军经桥玄故乡,曾派人祭桥玄,并做《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死去)之后,路有经由(经过),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以酒沃地为祭),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B.扫取寒梢万尺长  扫取:画出
C.卷而哭失声    废:废弃
D.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畴昔:从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叶叶累之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
B.以见与可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D.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筼筜谷》其一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站不善,弊在赂秦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知公倦于笔砚   大块假我以文章
D.吾将以为枺材   是故燕虽小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小题4】下列有关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的诗文有苏轼的《墨竹赋》、文同的“书尾复写一诗”和苏辙的和诗,以及苏轼《洋州三十咏》其一《筼筜谷》,曹操祭桥公文。本文引用的典故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渭川千亩竹”。
B.本文一开始不是直接写悼念之情或者两人的交往,二是从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憩,突兀不凡,生面别开,起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叙述文与可的画论以及子由和作者自己对此画轮的反应,不仅写出了文与可画技的高妙和见解的卓越,而且也道出了自己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
C.本文信笔挥洒,舒卷自如,虽然写得随便洒脱,从横变化,但并不杂乱无章,散漫失纪,始终紧扣题目,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颇多诙谐之语,第一段重议论,第二段重叙述,第三段简短,但更富有绵长的抒情意味。
D.本文为悼亡之作,可第二段尽是戏笑,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是以乐写哀,与下文的“哀哭”映照。前面尽情地写往昔两人从真挚的友情中得到快乐,正是为了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乐”得醉人,“悲”的痛心,“乐”与“悲”形成了感情反差更强化了,收到了倍增其哀的效果。
【小题5】把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3)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6 08:0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留侯论(节选)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妻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逆:迎接。②仆妾之役:指圯上老人命张良拾履之事。
(阅读指要)
本文为史论。开端即平空起势,论豪杰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点出“忍”为关键。而圯上老人黄石公担心张良才有余而度量不足,故深折其锐气以砥砺其意志,使其“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天下之大勇。文章借旧案翻出新意,文势浑浩流转,出奇制胜。然作者将楚汉相争的胜败仅仅归于张良能忍的个人气质,似有失片面。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临之而不惊(______) (2)而不能人者(______)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______) (4)非子房其谁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乃”与“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中“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D.断其喉,尽其肉,
【小题3】选文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第四段引太史公的想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1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2,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1)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2)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移是量移,指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B.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
C.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这里表现黄州的父老乡亲与作者聚会宴饮,互相劝酒的场面,体现黄州的父老乡亲的淳朴热情以及与作者之间情谊的纯真。
D.下片中“秋风洛水”引用西晋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苏轼在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E. 本词措辞直白,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直白又情真意切。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