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宋·苏 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注]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词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B.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C.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D.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美景。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
E. “飘堕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小题2】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1 03:0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谋诸妇。如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举酒客 属:劝酒
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通“凭”,乘
C.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十五
D.今者暮 薄:稀薄
【小题2】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营造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D.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意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同类题4

留侯论(节选)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妻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逆:迎接。②仆妾之役:指圯上老人命张良拾履之事。
(阅读指要)
本文为史论。开端即平空起势,论豪杰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点出“忍”为关键。而圯上老人黄石公担心张良才有余而度量不足,故深折其锐气以砥砺其意志,使其“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天下之大勇。文章借旧案翻出新意,文势浑浩流转,出奇制胜。然作者将楚汉相争的胜败仅仅归于张良能忍的个人气质,似有失片面。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临之而不惊(______) (2)而不能人者(______)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______) (4)非子房其谁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乃”与“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中“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D.断其喉,尽其肉,
【小题3】选文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第四段引太史公的想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词语释义:
(1)选择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正襟
A.高高     B.危险   C.端正 D.恐惧
江陵
A.顺流而下 B.逆流而上 C.到达 D.攻占
(2)解释加点词语
①山川相,郁乎苍苍
②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3】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说理并表达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