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倪若水

①倪若水,恒州藁城人也。开元初,历迁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为汴州刺史。政尚清静,人吏安之。又增修 孔子庙堂及州县学舍,励生徒,儒教甚盛,河、汴间称咏不已。

②开元四年,玄宗令宦官往江南采鹪鹩等诸鸟,路由汴州。若水知之,上表谏曰:“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 田夫拥耒,蚕妇持桑。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 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陛下方当凤皇为凡鸟,麒麟凡兽,况、鸂鶒, 曷足贵也?陛下昔潜龙籓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九五,玉帛子女,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过 此之外,复何求⅘?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草芥贱命,常欲杀身效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 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从鼎镬。”手诏答曰:“朕先使人取少杂鸟,使不识朕意,采鸟稍多。卿具奏其事,辞诚忠恳,深朕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辍纲辖之重,委以方面之权。果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鲠忠烈, 遇事无隐。言念忠谠,深用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禽鸟并令放。今赐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

入拜户部侍郎。七年,复授尚书右丞,卒。

【小题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励生徒  (2)深朕意
(2)禽鸟并令放(4)入拜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陛下方当凤皇为凡鸟  常欲杀身效忠
C.出汴州刺史  麒麟凡兽
D.使不识朕意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
(2)直言忤旨,甘从鼎镬。
【小题4】文中“_ ”一句对“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起反衬作用。
【小题5】倪若水德才兼备,从“上表”一事可见其      的特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6 12:5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㥄字长儒,状貌伟丽,善于容止。齐神武至信都,以为开府谘议参军。神武入洛,议定废立。太仆綦俊盛言节闵帝贤明,可主社稷。作色而前曰:“若其贤明,自可待我高王。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由是节闵及中兴主皆废。更立平阳王,是为孝武。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天平中,授徐州刺史。初,㥄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㥄曰:“收轻薄徒耳。”更引祖鸿勋为之。又欲陷收不孝之罪,乃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由是收衔之。及收聘梁,过徐州,㥄备刺史卤簿迎之,使人相闻收曰:“勿怪仪卫多,稽古力也。”收语蹇,急报曰:“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㥄自以门伐素高,特不平此言。

㥄以籍地自矜,每谓卢元明曰:“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崔暹闻而衔之。神武葬后,㥄又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暹启文襄,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那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元康曰:“㥄合死。朝野皆知。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乃舍之。

五年,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寻别诏斩冯氏于都市,㥄以疾卒狱中。㥄历览群书,兼有辞藻。自中兴迄于孝武,诏诰表檄多㥄所为。然性侈,耽财色,于诸弟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节选自《北史崔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B.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C.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D.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立是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除旧王另立新君。
B.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指代国家并沿用至今。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作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D.表,古代臣子呈给帝王或上级官吏的一种文书;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㥄仗义执言,拥立孝武建功。在商议废立大事的时候,太仆綦俊极力推崇节闵帝,崔㥄站出来反对;最后改立平阳王为帝,他也因此被封为武城县公。
B.崔㥄构怨魏收,受到魏收奚落。崔㥄看不起魏收,不请他修撰起居注,甚至想诬陷他不孝之罪;后来魏收受聘出使梁朝经过徐州,借机把他奚落了一顿。
C.崔㥄轻视文襄,险招杀身之祸。神武帝去世,崔㥄瞧不起袭位的文襄帝;文襄帝得知想治他死罪,因元康的说情才赦免了他,于是崔㥄就把孙女许配给元康的儿子。
D.崔㥄生活奢侈,和睦诸弟有失。崔㥄很有文学才华,诏书诰命表章多是他写的,但本性奢侈,沉湎于财色,与各个弟弟不能和睦融合,受到舆论的讥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2)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之 得:找到
②不足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  庙:朝廷
A.①⑦B.②⑧C.③④D.⑤⑥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
【小题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②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小题4】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