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淡,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默庵诊之( )  不得其情(  )  命别迁一室(   )
【小题2】“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______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小题4】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____,然后观察_______,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2 09:5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见李核,欲持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焉,以余浆①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②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③。”目痛小疾,亦行④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⑤,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⑥。

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余浆:剩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令”是个多义词: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禾:________;②去:________;③顾:_________;④乃:_________;⑤间: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小题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光鼐,字元调,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年,授左副都御史。督浙江学政。

光鼐学政任满,还京师。秋谳,光鼐以广西囚陈父悔守田禾杀贼,不宜入情实;贵州囚罗阿扛逞凶杀人,不宜入缓决:持异议,签商刑部,语忿激。刑部遽以,上命大学士梁诗正覆核,请如刑部议,且言光鼐先已画题,何得又请改拟。上诘光鼐,光鼐言:“因会议时言词过激,刑部遽将签出未定之稿先行密奏。臣未能降心抑气,与刑部婉言,咎实难辞。” 上以“会谳大典,光鼐意气自用。设将来预议者尤而效之,于国宪朝章不可为训。”命下部严议,当左迁,仍命留任。光鼐疏言:“事主杀窃盗,律杖徒。近来各省多以窃盗拒捕而被杀,比罪人不拒捕而擅杀,皆以斗论。宽窃盗而严事主,非禁暴之意,应请遵本律。”议行。

二十七年,复督浙江学政,擢吏部侍郎。浙江州县仓库多亏缺,上命察核。光鼐疏言:“臣闻嘉兴、海盐、平阳诸县亏数皆逾十万,当察核分别定拟。”上其持正,命尚书曹文埴、侍郎姜晟往会巡抚伊龄阿及光鼐察核。旋疏劾平阳知县黄梅假弥亏苛敛,且于母死日演剧;仙居知县徐延翰毙临海诸生马寘于狱;布政使盛住上年诣京师,携赀过丰,召物议。上命大学士阿桂浙江按治。阿桂疏言盛住诣京师,附携应解参价银三万九千余,非私赀;平阳知县黄梅母九十生日演剧,即以其夕死;仙居诸生马寘诬寺僧博,复与斗殴,因下狱死。 

光鼐再疏论梅事言阿桂遣属吏诣平阳谘访未得实躬赴平阳覆察伊龄阿再疏劾光鼐赴平阳刑迫求佐证诸状上责光鼐乖张瞀乱命夺职逮下刑部光鼐寻奏:“亲赴平阳,士民呈梅派捐单票,田一亩捐大钱五十;又勒捐富户数至千百贯;每岁采买仓谷不予值。梅在县八年,所侵谷值及捐钱不下二十万。母死不欲发丧,特令演剧。”上以光鼐呈单票有据,时阿桂已还京师。令复如浙江秉公按治,并命江苏巡抚闵鹗元会谳,以光鼐质证。阿桂、鹗元疏言梅婪索事实,论如律。上以光鼐所奏非妄,命署光禄寺卿。

(节选自《清史稿 窦光鼐传》)

(注)秋谳:指秋审,谳有审判定罪之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遽以 闻:使皇帝知道
B.律杖徒 止:阻止
C.上其持正 嘉:赞赏
D.阿桂浙江按治    如:前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鼐再疏论梅事/言阿桂遣属吏诣平阳谘访/未得实/躬赴平阳覆察伊龄阿/再疏劾光鼐赴平阳刑迫求佐证诸状/上责光鼐乖张瞀乱/命夺职/逮下刑部/
B.光鼐再疏论梅事/言阿桂遣属吏诣平阳谘访/未得实/躬赴平阳覆察/伊龄阿再疏劾光鼐赴平阳刑迫求佐证诸状/上责光鼐乖张瞀乱/命夺职/逮下刑部/
C.光鼐再疏论梅事/言阿桂遣属吏诣平阳/谘访未得实/躬赴平阳覆察伊龄阿/再疏劾光鼐赴平阳刑迫求佐证诸状/上责光鼐乖张瞀乱/命夺职/逮下刑部/
D.光鼐再疏论梅事/言阿桂遣属吏/诣平阳谘访未得实/躬赴平阳覆察/伊龄阿再疏劾光鼐赴平阳刑迫求佐证诸状/上责光鼐乖张瞀乱/命夺职/逮下刑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光鼐严遵律法。他认为刑部在审理两名囚犯时执法不严、量刑过轻,于是据法力争,最终朝廷听取了他的建议。
B.窦光鼐持守公道。浙江州县仓库亏空,皇上命他核查,他上疏说嘉兴、海盐等县亏空巨大,应在审查后分别定罪。
C.窦光鼐正直敢言。他在担任吏部侍郎期间,上疏弹劾平阳知县黄梅、仙居知县徐延翰、布政使盛住等人为官不端。
D.窦光鼐坚韧执着。他为让平阳知县伏法,虽经历被弹劾、贬官甚至入狱,但一直未放弃,终凭确凿证据使黄梅伏法。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未能降心抑气,与刑部婉言,咎实难辞。
(2)旋疏劾平阳知县黄梅假弥亏苛敛,且于母死日演剧。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戆子记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既又虑戆者有言,乃主人
(2)天寒,瓶已
(3)主人强
(4)仆愚忠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B.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
C.甘迁谪以如归//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2)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小题4】本文重在表现“戆子” 的形象特点。
【小题5】本文为了传神地表现戆子和黠者的人物性格,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待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宫。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资,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痺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答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郾传》)
(注释)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D.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及其亲属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D.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