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隐记

[明]唐寅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甲]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善于此,重为君子之差。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整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日“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意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造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穿自谓用:“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因绘为围,而并记之。

(注):①南阳甘谷之事:相传南阳甘谷生长的菊花能使人延年益寿。②刘伯论:刘伶,字伯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小题1】文章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亦故B.所乃C.之则D.者然
【小题2】作者认为作为君子最重要的标准是
【小题3】对“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隐”又是君子逃避世俗社会的方式。
B.“隐”又是君子不被世人看重的原因。
C.“隐”又是君子一生默默无闻的意思,
D.“隐”又是君子不追求功名富贵的品行。
【小题4】作者强调朱大泾“其功甚大,其名甚著”的用意是    
【小题5】唐寅16岁即以第名的成绩考中秀才,29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又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立会试,却在考场舞弊案中蒙冤,被罚永世不得为官。遂绝意功名,以卖画为生。结合唐寅生平,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7-08 03:3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B.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C.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D.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门投刺”。
B.南面: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C.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的意思,指丞相。
D.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曰伏,冬祭曰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二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长者来信提到的为官须知的两点告诫深有感触。对这两点告诫,作者表面上自责不足,实际上是为后文讽刺时弊做铺垫。
B.本文通过对客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客者费尽心机、奴颜婢膝,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的丑陋形象。
C.本文的讽刺力量不仅来自对奴颜婢膝的客者、敲诈勒索的门者、故作姿态的主者的生动的描绘,还来自精当的议论和有力的反问。
D.客者召见前低三下四,召见后得意忘形,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反映出当时官场所谓“上下相孚”实际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言也。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而死)
B.恨私心有所不尽(恨:仇恨)
C.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迁:贬谪)
D.上计轩辕,下至于兹(兹:现在,即汉武帝时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吴之民方痛心
B.仆口语遇遭此祸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C.迹其所以自伤悼 所以游目骋怀
D.而文采不表后世也   至激义理者不然
【小题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念父母,顾妻子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D.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小题4】下列最能直接表明司马迁“受辱而不死”是为了完成《史记》的一项
A.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B.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的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D.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5】对以上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一,作者摆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来缚,将人个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从而选择了一条“隐忍苟活,幽于粪土而不辞的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
B.选段二,作者列举古圣贤“历尽磨难而不屈,退而发愤著书”的先例,表明他正是从这些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C.选段三,先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和宗旨,再表明自己为完成巨著《史记》而“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
D.《史记》开创了史书之先河,且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郭沫若对它的崇高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惟贤,字晢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惟贤寻迁户部主事,历顺天府丞。二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诸藩,绝赋额犹存。及帝弟潞王之国卫辉,悉以景赋予王。王奏赋不及额,帝为夺监司以下俸,责抚按急奏报。惟贤言:“景府赋额皆奸民投献,妄张其数。臣为王履亩,增赋二万五千,非复如往者虚数,王反称不足,何也?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会典》言,皇庄及勋戚官庄,遇灾蠲减视民田。今襄、汉水溢,王佃民流亡过半,请躅如例。”又言:“长沙、宝庆、衡州三卫军戍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瘴疠死无数。请分香迭戍武冈,罢其戍广西者。”帝悉报许。承天守备中官以征兴邸旧赋,请罪潜江知县及诸佃民,旨下抚按勾捕。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令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又请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诏皆从焉。入为左佥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系,台员不宜久缺。已,复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监司率有缺不补,政日废弛,且建言获谴者不下百余人,效忠者皆永弃。帝不纳。寻迁左副都御史。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俱不报。久之,以忧归。起户部左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谥恭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B.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C.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D.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到的薪金,夺俸是对有过失的官吏的一种惩罚措施。
B.国,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家”为大夫的封地,“国家”即二者的合称。
C.从祀,亦即“配享”。是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对象的先贤或先儒。
D.言官,是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赵应元等,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后又趁皇上大赦天下之时,请求召回旧臣。
B.郭惟贤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在巡抚湖广时,经过实际调查,直言反驳潞王的奏言,认为潞王所说的税收不足是虚假的。
C.郭惟贤关心民生,为民请命。他在襄水汉江涨水时,建议朝廷援引旧例减免佃民的租赋,以缓解灾情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D.郭惟贤一心为国,多有建言。他建议轮流戍守武冈,停止远戍广西;建议及时考核选用、补足官员,以扭转政事日弛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
(2)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弻,亟行考选,俱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