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蒉扬觯

《礼记》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 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即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①知悼子:春秋时晋国大夫,知罃,悼是他的谥号。②师旷:晋国乐师。李调:晋臣。③杜蒉:晋平公的厨师。④太师:对乐师的称呼。⑤亵臣:宠幸的近臣。⑥爵:饮酒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钟(______)(2)即献,斯扬觯(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子卯日去世的知悼子还未安葬,晋平公及其臣属就饮酒做乐,引起了杜蒉的不满。
B.杜蒉用进门罚酒三杯,却又不发一言、快步离开的独特方式,引起晋平公的惊诧。
C.在和晋平公的问答中,杜蒉只说臣属和自己的不是,使平公自悟,进谏含蓄、巧妙。
D.晋平公以“无废斯爵”的告诫,提醒后世子孙牢记杜蒉的谏言,从而促成了“杜举”传统。
【小题4】从全文看,晋平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题5】《礼记》是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的。请依据具体内容推断本文被收入《礼记》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0 09:0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甲)为尚书令,(乙)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明年,昭帝(丙),宣帝即位,褒赏大臣,(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奏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汉书·张汤传》)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里甲乙丙丁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拜   升   薨  赐B.擢   迁   崩   封
C.除   徙   卒  奖D.迁   擢   崩   谥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奇其材 奇:认为……奇特B.将军为明主股肱 股肱:喻得力大臣
C.贤不肖较然   较:明显D.心密于光焉 密:亲密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用括号里的短语替换,意思最接近的一组是
①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夙兴夜寐)    ②忧念天下,思惟得失(患得患失)
③安世闻指,惧不敢当(当仁不让) ④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不言而喻)
⑤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自不量力),继大将军后   ⑥君言泰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非你莫属)
A.①⑥B.②④C.③⑤D.①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之所以能够担任尚书令,主要是因为他找回了皇上驾临河东时丢失的三箱书,且无一遗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B.御史大夫魏相在霍光去世几个月后向皇上极力推荐张安世担任大将军,让他集中精力,心忧天下,但张安世坚决推辞还是未能如愿。
C.张安世在举荐人才方面不是很积极,即使有所推荐,也不求私谢,表现出隐匿名迹、远离权势的作风,很多人对他不主动推举人才颇有微词。
D.张安世地位尊崇,食邑万户,但他不坐吃山空,夫人家童都有手艺,家产不断增殖,比大将军霍光还富裕,皇帝很亲近他。
【小题5】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薄 朕 忘 故 非 所 望 也 愿 将 军 强 餐 食 近 医 药 专 精 神 以 辅 天 年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小题1】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主张而提及“明主”的做法?
【小题3】第②段画线处有两种断句版本,选择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B.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小题4】下列属于“贵粟之道”的一项是()
A.务民于农桑B.薄赋敛,广畜积
C.得以拜爵,得以除罪D.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小题5】评价作者对“商贾”的观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报孙会宗书 

杨恽

①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②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③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改)

注西河:孙会宗的家乡。
【小题1】杨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
【小题2】第③段中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全文看,孙会宗在信中指出杨恽的“所不及”具体可能有哪些内容?
【小题4】下列对“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品行高雅并且懂得我的人,仍会被世俗之风所击到,又能有什么可以称颂的呢?
B.哪怕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世风而倒来讥刺我,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
C.即使是一向了解我的人,仍然会顺随世风而侈靡,哪里还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呢?
D.哪怕是很懂得我的人,还是会被世俗之风所裹胁,还能拿什么来称颂我呢?
【小题5】清人余诚评此文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治国为政以礼

韩 婴

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宜于时则达,厄于穷则处,信礼者也。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饮食衣服,动静居处,由礼则知节,不由礼则垫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移步,由礼则夷国。政无礼则不行,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王无礼则死亡无日矣。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传曰:不仁之至忽其亲,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圣王之所杀而不赦也。诗曰:“人而无礼,不死何为!”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患,柳下惠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贼贫穷,非士之耻也;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于世,与日月并而息,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贵好贫贼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也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故阨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一》)

(简注)

①辩:通“辨”,分别。②垫陷:下陷,沉没。③遄(chuán):快,迅速。④阨(è):即“厄”,困顿。⑤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本意指信念坚定执着,威仪严整美好。匪:非,不是。

(阅读指要)
文章从君子要坚守礼节讲起,指出礼对修身、处世、为政、治国的重要作用,礼作为一种法度规范和道德准则,它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它安定伦理纲纪使人们各得其所,并赋予人们以理想追求,它让社会稳定,国家太平,天下大同,因而恰恰印证了孔子教孔鲤的话“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通篇以层层推进的方式阐述了“无礼”的三种具体表现:不仁,不忠,不信;同时三次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形成一唱三叠之效,主题为之彰明。
(阅读训练)
【小题1】选文第一段论述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君子必须善于修身养性,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B.通达的人应该而且必须爱惜自己的身体,否则便不合乎礼。
C.求取富贵功名并不可耻,只要不欺心,不伪作,不害人,不背义。
D.礼、义、廉、耻、信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所在。
【小题3】从文章中来看,“无礼”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小题4】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孔 子 曰 富 而 可 求 虽 执 鞭 之 士 吾 亦 为 之 故 阨 穷 而 不 悯 劳 辱 而 不 苟 然 后 能 有 致 也。
【小题5】简要说说引用“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句在阐述中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 题。
白头吟
西汉民歌①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② 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③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这首诗的作者历来颇受争议,一说这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而《西京杂记》里称这首 诗是“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②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 的样子。③簁簁(shāi):鱼跃貌,形容鲜活欢快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沟水东西流”之前叙述女主人公与男子决绝之事,“凄凄复凄凄”以下 重在表达女主人公经历爱情变故后的悲凉心情。
B.本诗开篇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 好的人格,也喻指纯洁无瑕的爱情,意蕴丰厚。
C.第三句中“有两意”与下文“一心人”形成对比,揭示出现实中的爱情与期待中的爱情矛盾的状 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被弃的无奈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渴望。
D.“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是女主人公设想 别后自己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E. “凄凄”四句忽然一笔宕开,说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但女主人公却认为只要 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