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小题1】比较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终日不成 ①纤纤擢
②芳菲菲其弥   ②十三能织
A.两个“章”相同,两个“素”不同
B.两个“章”不同,两个“素”不同
C.两个“章”相同,两个“素”相同
D.两个“章”不同,两个“素”相同
【小题2】本诗运用了许多叠音词,对诗中叠音词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表星的距离,“皎皎”表星的光辉。
B.“纤纤”表手的秀美,“札札”表织机的声音。
C.“盈盈”表水的形态,“脉脉”表人相对无言。
D.这些叠音词都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4 10:0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汉乐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艳歌行
无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悲歌
无名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艳歌行》中,兄弟几人流浪他乡,孤苦无依,旧衣无人补,新衣无人缝。
B.《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会。
C.《悲歌》中,游子以远望故乡代替还乡,排遣了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痛苦。
D.《悲歌》中,游子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般阵阵绞痛。
【小题2】古诗中“燕”的意象蕴含丰富。下列表格中,对诗句中“燕”寄寓的感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句
寄寓的感情
A.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
表现爱情美好,倾诉思念情人之切
B.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
表现春光美好,传达伤感惜春之情
C.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D.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宋·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之慨
 
【小题3】《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报孙会宗书 

杨恽

①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②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③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改)

注西河:孙会宗的家乡。
【小题1】杨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
【小题2】第③段中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全文看,孙会宗在信中指出杨恽的“所不及”具体可能有哪些内容?
【小题4】下列对“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品行高雅并且懂得我的人,仍会被世俗之风所击到,又能有什么可以称颂的呢?
B.哪怕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世风而倒来讥刺我,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
C.即使是一向了解我的人,仍然会顺随世风而侈靡,哪里还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呢?
D.哪怕是很懂得我的人,还是会被世俗之风所裹胁,还能拿什么来称颂我呢?
【小题5】清人余诚评此文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湣王欲入 悼念死者
B.天崩地,天子下席 断裂
C.于荡阴不进 停留
D.秦军遂而去 率领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平原君谓赵王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今唯秦雄天下  曹军连船舰
C.今人在是 秦贪,负
D.不肯仕宦任职  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B.卒为天下笑
C.梁客新垣衍安在?
D.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
【小题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鄙)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B.吾请为君责(新垣衍)而归之
C.终身不复见(平原君)
D.众人不知(鲍焦),则为一身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②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节选自《苏武传》)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B.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C.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D.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如帝辇、凤辇。
B.大不敬:中国古代侵犯皇帝及上级官员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
C.后土: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神,也就是地神。
D.黄门驸马: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黄门驸马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投降匈奴的李陵“不敢求武”,实为有愧于心,不敢见武。他的劝降是以老朋友的身份,期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李陵劝降采用攻心之法,先以苏武父亲和兄长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意指汉不值得效忠;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断绝他对妻儿家室的念想。
C.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意在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可谓绵里藏针、有礼有节。
D.李陵和苏武在家和国之间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两种思想两种胸怀对比鲜明,使苏武的形象更加高大,可敬可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