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炖马靴

迟子建

故事发生在1938还是1939年,父亲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守备队。

那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为切断老百姓与抗日队伍的联系,他们大规模实施归屯并户,大片农田荒芜,无数村落夷为废墟。父亲说自此之后,队伍缺粮少衣,陷入被动。

四道岭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姈、三道岭和五道岭。这些岭呈刀锋状,易守难攻,适宜做密营。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自打发现支队的行踪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

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到了漫漫长冬,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三个月后,父亲说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父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

太阳落山后,侦查员带来消息,三辆摩托车驶离守备队,带走了十一个日本兵,看来他们是去镇上的烧锅了。父亲说支队长没有犹豫,下达了进攻令。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那三辆刚离开不久的摩托车回来了!十一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回来了!

父亲说他们受到了前后夹击,优势立刻转为劣势。

他们没有全军覆没,得益于一位战士。当靠近粮库的副支队长下达了撤退令,这位战士咬着牙,趁乱爬向弹药库,用自制的手雷引爆了弹药库。日本兵赶紧转向粮库防御。

父亲就从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

父亲停下的一刻头晕眼花,后背的锅猛地一震,父亲马上意识后有敌手追击!父亲本能地卧倒,拔出枪来,匍匐到一处雪坎,紧盯着那个方向,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他的左肩。

在飞雪中又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午夜时分,父亲在靠近河岸的灌木丛停下。发现干粮袋靠近后脊梁的部位,有道寸长的口子,炒米白白流失了。

父亲说他卸下锅和枪,看着敌手一步步逼近。可是敌手趔趔趄趄靠近他时,既没做出战斗的姿态,也没举手投降,而是一头栽倒在雪地上。

狼嚎声越来越近,父亲听出至少两条狼在叫,一种声音富有攻击性,凄厉而有穿透力;一种比较婉转、犹疑,让他有似曾相识之感。父亲发现狼发声之处的灌木丛,只有两个黄绿色的光点在闪烁,那是狼眼发出的光。这说明另一条狼的眼睛是不发光的,它不是瞎眼狼又会是谁呢!

敌手怕自己最终会成为狼的盘中餐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拼尽全力,拍一下自己,然后指指篝火。父亲明白,他想让他火葬了他。

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凌晨两三点钟死了。父亲再次搜敌手的身,他只在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两样东西,一个是一方蓝格子手帕,另一个是长方形金属外壳的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张二寸的黑白相片。父亲凑近篝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服的姑娘,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父亲将镜盒放回敌手的口袋,而将蓝格子手帕揣进自己兜里了。

父亲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上好的牛皮的。父亲将这两只靴子从敌手脚上拔下来,靠近篝火,用钢刀切割靴子。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

父亲划开马靴,得了大大小小的牛皮,一共十块。他将它们放进雪堆,一遍遍揉搓,投进锅里,开始炖马靴了。

父亲捞出最大那块马靴皮,切下一小块,填进嘴里,将余下的一分为二,撇给盘踞在灌木丛的狼。又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抬头望了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起来,望不见北斗星,不知置身何方。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前狼让步了,瞎眼狼将它生生地拖回灌木丛。父亲长呼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最终父亲划拉了一抱柴,将篝火调得旺旺的,拔腿出发了。

后来的故事,我和母亲差不多都能背诵了,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熬的马靴皮,和深埋在雪下的红豆浆果,以及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有瞎眼狼备下的,也有父亲当年丢给它的。

父亲说栖息在山洞的那三天,瞎眼狼守候在洞口外,也不忘了叼着小狼的尾巴,怕它万一不听话,会对父亲下口吧。

父亲去世的次年,母亲也走了。炖马靴的故事,只有我一个人给下一代讲了。

最后我要补充的是,父亲每回讲完炖马靴的故事,总要仰天慨叹一句:人呐,得想着给自己的后路,留点骨头!

(选自《钟山》2019年第1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简练交代残冬飞雪,不仅体现了时令特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人物与狼的活动置于极严酷的境地,让矛盾加剧,凸显主旨。
B.第三段提到四道岭、头道岭、二道岭等适宜做密营的情况,看似多余,实则为后文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的情节做了铺垫。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特点,比如,“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瞎眼狼守候在洞口外,也不忘了叼着小狼的尾巴”就体现了瞎眼狼知恩友善的特点。
D.“父亲”讲完故事,总要仰天慨叹“人呐,得想着给自己的后路,留点骨头”,这里“骨头”二字耐人寻味,告诫人们时时留存生活物资,以备不虞之患。
【小题2】小说中“父亲”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是怎样叙述“父亲”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9 11:2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我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这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象”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分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中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B.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书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C.在古人看来,虚静态和炽情态,是书法创作一般包括的两种心态,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
D.明代宋曹《书法约言》中的“志专神应、心平手随”,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是一致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东汉的蔡邕,还是东晋的王羲之都认为在书法创作时先要做到静思,同属书法创作的虚静心态。
B.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因此,在写“悲”与“忧”的内容时,其书法风格相同。
C.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
D.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因此,二者异曲同工: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动中想象的作用。
B.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这说明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C.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这说明书法能够改变患者情绪。
D.书法活动,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的,都是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多种因素再造想象的重要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快递业一年用胶带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缠满了胶带的纸箱,异味熏鼻的黑色塑料袋……快递包裹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风险。国家邮政局 20 日发布《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按照平均每单快件使用1米长胶带计算,2015 年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 189.85 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 425 圈,我国快递包装年耗用量惊人。据报告统计,2015 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约 207 亿枚、编织袋约 31 亿条、塑料袋约 82.68 亿个、封套约 31.05 亿个、包装箱约 99.22 亿个、胶带约 169.85 亿米、内部缓冲物约 29.77 亿个。
国家邮政局预测,2016 年我国将产生 300 亿个快递包裹,到 2018 年将达 500 亿个包裹。快递行业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 2000 万到 3000 万吨。300亿个快递包裹最后落在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中,给社会和环境带来巨大负担。针对所有可回收的包装品,耗材本身有没有标准化规范?“快递包装的相关标准明年有望出台。”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标准处处长徐华荣回应说,快递包装标准的制定已经启动,将遵循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化利用三大目标。考虑到快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有毒有害的包装将推出强制性要求。对于可降解等高标准的要求,将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调研报告指出,一个真正可降解的环保快递包装,成本大概上涨 0.5 元。关键是谁来为绿色买单?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童文红坦言,今天中国的快递袋都不是完全可降解的,真正完全可降解的袋子因为成本高,产业发展不起来。目前我国快递包装回收率小于 20%。这是因为包装使用的透明胶带不仅本身不可降解,客观上造成纸箱与塑料难以分离,提高了回收成本。“快递服务的终点在民生,痛点在末端,契入点就在绿色。”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局长江明发说,绿色不仅体现在快递行业的绿色包装,还体现在快递行业的绿色通行。
“中国快递市场从 2008 至 2016 年,保持每年平均 5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端旺盛,但快递供给侧并不匹配。”童文红说,中国的几亿消费者都是通过“最后一公里”才感知到中国的快递服务水平,而“最后一公里”的绿色通行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快递员不开心,因为末端通行效率不高。八成快递员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中午1点左右才能送完上午的快件,下午的快件要送到晚上8点多。即使这样,快递员每天送的快件数量有限,平均每天 80 至 120 件。
第二个挑战是现在的快递员越来越不认路,因为流失率高。近一半以上的站点工作年限平均一年以内,一个站点一半人都是工作一年以内的,每个月的平均流失率是 8%。
第三个挑战是快递的业务量迅速攀升,快递员流失率也很高,但是消费者仍然不满意。快递每单的平均价格,从 2014 年的平均 10.5 元降到 2016 年 8.8 元,相比海外的快递每单平均价格4.5美元,这其中的落差是非常大的,同质化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
显然,无论是培育消费者的包装回收习惯,还是提升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都任重道远。
“快递给人的印象就体现在城市的马路牙子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形象地说,快递员在马路边上因陋就简操作的现状亟待改变。快递“最后一公里”实际反映的是整个运作体系的问题。快递员在小区、写字楼马路牙子边上做分拣,这跟我国快递业世界第一的规模是严重不匹配的,也严重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层次。
汪鸣指出,很多城市把货运配送节点建设纳入到了城市规划范畴,应该把城市配送节点和城市集结点在功能方面做一些整合,使城市内的集结点逐渐走向规范化、合法化,这样可以减少车流量,降低碳排放。
京东商城总监高宇举例说,一个在新疆的买家,如果要买深圳卖家的手机,快递包装必须非常严实以免破损或丢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包装浪费。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京东在距离客户最近的仓库直接布货,仓配一体化可以实现配送和包装成本的降低。“别的商家用5层瓦楞纸,我们用3层就够了。”高宇说,电商的包裹一般最多要经过7次中转,而在京东只需要经过1次中转,即从仓库直接到用户。目前京东实现了 10%的纸箱回收,客户收到包裹后,可以将纸箱返回仓库重新利用。
顺丰速运副总裁许志君说,要以绿色环保实现快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包装方面,首先是减量化,优化包装设计,避免过度包装,降低包装能耗。在环保方面,研究更多使用100%降解的材料,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在配送方面,通过物联网智能终端有效管控车辆和司机的驾驶行为,降低油耗。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 年 10 月 21 日)
相关链接:
①顺丰去年生产了一批可循环利用的纸质包装,硬度比较高,成本价要 4 到 5 元,至少可循环利用 5 到 6 次。但这批硬纸盒的回收利用率只有 2%到 3%。因为货物包装归客户所有,大多数客户出于自用或保护隐私等原因,不愿意将包装留给快递员,公司只能尊重客户的选择。(《循环利用难,3 亿件快递包装哪去了》)
②2016 年 8 月底,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快递业包装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上取得突破。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将快递业一年所用胶带数量用“可以绕地球赤道 425 圈”这一数字来表达,加上感叹号的使用,会给读者以很大的震动。
B.文章前几个自然段中开列的大数据,让人认识到现状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为下文解决快递绿色包装问题做了铺垫。
C.中国快递市场保持每年平均 5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需求旺盛,这对国家有关部门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D.要解决快递包装的环境污染问题,培育消费者的包装回收习惯和提升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很重要,但目前还缺乏应对策略。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快递包装标准的制定已经启动,将根据快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包装是否有毒有害、是否可降解提出相关要求。
B.快递业没能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快递包装袋,其原因是环保产品的成本太高,如果让快递企业独自承担,则负担过重。
C.快递给人的印象太低端,与我国快递业世界第一的规模严重不匹配,这就决定了发展绿色快递之路短期内无法完成。
D.新闻通过京东商城总监的举例,让人看到了将来的快递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仓配一体化、纸箱回收等绿色环保的趋势。
E. 要想使快递包装袋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使用,就要建立社会化快递回收体系,使快递包装袋全部回收循环利用。
【小题3】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快递包裹带来的环境污染?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符号智能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

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年Newell和Simon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这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的构造系统等。Minsky从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存在人脑中。因此,在70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表示方法。到80年代,Minsky认为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SocietyofMind(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会。以Mccarthy和Nilsson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学派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语义、演绎推理等。Mccarthy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表示,在常识推理中以非单调逻辑为中心。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思路是“自上而下”式的,它的目标是让机器模仿人,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一些公式和规则来定义,因此希望通过把人类的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来使机器有朝一日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这一理论指导了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

——节选自《人工智能》

材料二: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研究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些都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依然严峻,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节选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三:

近年来,一款名为“天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这款传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由北京一家公司研发,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据介绍,目前该骨科机器人已在全国不同层级医院应用,累计完成了3200余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同类型机器人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节选自《人民日报》之《机器人走进智能时代》

材料四: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旦普及,那整个城市的生态将发生彻底改变,出租车司机将会失业,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价格会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绝大多数家庭不再购买车辆,而是随时随地租用无人驾驶的汽车。整个汽车行业保守估计将萎缩三分之二。与之相关的产业如石油、车险、4S店等将面临市场大幅缩小,无数人将面临失业。由于小区、商场和写字楼将不需要再修建停车位,房地产也会重新估价。

——节选自廖雪峰《人工智能时代的危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简述人工智能的研究对象、分类、发展进程;材料二简述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将产生的作用;材料三、四简述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B.根据材料一、三、四可以推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都应该属于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智能范畴。
C.逻辑学派认为,如果能把人类所有思维方式翻译成程序语言输入机器,有朝一日机器就能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甚至能战胜人类。这一理论是人类研究人工智能的指导思想。
D.根据材料二,我国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类脑智能等为发展重点,且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明显。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
鄢烈山
自巴金辞世以来,各种媒体的报道与评说铺天盖地,其哀荣远远胜过前些年去世的沈从文、冰心、萧乾等新文学大师。我相信,人们对巴金的哀悼是发自肺腑的,意在借此向他致敬,并寄托自己的情与思。
巴金何以能“感动中国”呢?
论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大师中,他的成就并不是数一数二的。郭沫若诗集《女神》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呼唤,茅盾小说《蚀》对“幻灭、动摇、追求”心路历程的描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清新纯朴,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都比巴金代表作《家》更切合时下的情境,能引起我辈共鸣。
巴金的女儿对记者说,他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他写的最成熟的小说《寒夜》,由于时代的变迁,甚至不如谌容的《人到中年》更能打动我们。而论晚年对时事的投入,他也许还比不上对教育改革和反腐败有激情表达的冰心老人。
“文革”后的二十多年,巴金呼吁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很艰难地写作五卷本《随想录》,实际上做的是一件事——反思;实际上表达一个心愿——讲真话。
《随想录》有什么了不起,比得上他翻译的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吗?
比不上,根本不可比。巴金写作《随想录》始于1978年,时年七十有四,这样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而《随想录》的出版颇有曲折。心有余悸的出版社不经同意就将某些“敏感”篇页删得有题无文。我们怎忍心责备他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
然而,《随想录》体现了他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我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把心交给读者,呼吁世人讲真话,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人格不能不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所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正是出于这样的钦敬,他的同辈人戏剧大师曹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良心”。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播发特别报道,大标题就是《别了,“二十世纪的良心”》,内文称他为“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讲真话又有什么了不起?“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训:从小幼儿园阿姨就教导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教训人们:求真求实是何等艰难,“讲真话”要付出多少代价?五卷《随想录》耿耿不忘的、记录的、反思的不就是几十年间巴金及同代人被迫自诬诬人“由人变兽”的经历吗?浩劫过去了,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不过是要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今后堂堂正正做“人”。但是他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我们只能记住老人的这个遗愿,等待着告慰巴金在天之灵的那天到来。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感动源于共鸣。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认同其意义,盖因“讲真话”很难,非平常的血肉之躯甘愿承担其沉重。若不然堂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较多披露审计报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直率批评地方官员时,怎么会说反正自己快退下?而人的天性是,消极地讲希望“免于恐惧”,积极地讲渴望表达个人意见,以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共事务。
道理其实很简单,巴金对讲“真话”的呼吁之所以“感动中国”,其实就像“超女”大赛主题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之所以激起千万人响应一样,不过是与人们的心声发生共振了。唐诗有言:“人无百年寿,百年复如何!”如果我们连“讲真话”都不敢都不能,苟活到一百岁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活着有什么尊严有什么价值?
《人民日报》 10月18日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那么让我们在巴金老人心灵之光照耀下,继承他坚守良知顽强求真的精神,去开创讲真话的美好未来。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的巴金就不会动笔。
②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选自“百度百科”)
③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巴金的代表作《家》,不比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茅盾的小说《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更切合时下的情境,引起我辈共鸣。
B.巴金《随想录》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但他七十四岁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我们作为读者,不忍心责备。
C.“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符合中国古训“实事求是”。但现实中求真求实,“讲真话”极其艰难,所以巴金的《随想录》难能可贵。
D.巴金的女儿、戏剧大师曹禺、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的报道、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都对于巴金先生“讲真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其表达了哀思。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真挚,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巴金老人“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的钦敬与怀念之情。
B.巴金女儿对记者说,巴金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表达了巴金女儿对人们没能公正评价父亲的不满和惋惜。
C.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原因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中所说“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样。
D.本文写巴金的文学作品整体上比不了同时代的郭沫若、茅盾、沈从文、老舍、冰心,甚至还比不了当代作家谌容,但并不影响作者对他的认可。
【小题3】文章结尾引用“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