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记
姚鼐(清)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A.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
B.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
C.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
D.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
A.且 | B.故 | C.而 | D.其 |
A.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
B.复溯朝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
C.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
D.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平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