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

——选自蔡邕《琴操》

(注)厉。通“癞”,恶疮。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梦想思见之(_____________) (2)石击落其齿(_____________)
(3)刀在琴中(_____________)  (4)何一女之身(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何故泣B.吾夫聂政出游
C.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D.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
【小题4】下列各项中全部体现聂政为父报仇决心的一项是(   )
①乃学涂入王宫   ②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   ③从置栉,对妻而笑   ④援石击落其齿
⑤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 ⑥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5】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妇人认尸”这个情节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1 02: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歌,完成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缣: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接着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
C.“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意思是新媳妇从大门娶进来,而弃妇则从旁门被逐出去。这里女主人公委婉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
D.张琦曾评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批判了薄情无义的行为,深化了主题。
【小题2】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该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曰:“克告君,君将为来见也。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先王之道,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 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B.是邪说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先王之道 闲:捍卫。D.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是不果 承三圣者
B.千里见王 所言皆以为迂远阔于事情
C.克告君   又绝粮皱、薛
D.王如改之,必反予 仁义充塞,率兽食人
【小题3】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
A.绝粮于皱、薛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小题5】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2)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