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技术为人挣得自己本质过程中,第一步是为人建立了一个“家”,一个天然的“处所”。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个“处所”、“居所”是城市、村庄、墓地、房舍。但从哲学上讲,这个“处所”首先是语言。海德格尔因而有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②语言是否是人通过技术挣得的?如何挣得的?这里所要求的并不是人类学的证据。因为这里所谓的技术并不能归结为考古中发掘出来的工具。各式各样的工具、器皿可以看成是技术的某种形式,人类的集体劳动,有预见性的有规模的生产。都可以看作是技术的某种形式,但技术不能归结为它们。事实上正好相反,它们被称为技术的东西,是因为技术已经以某种方式先行驻留。这种方式就是语言。在类人猿的集体捕食成为人类的劳动生产之前,在动物的代具成为人的工具之前,语言已经先行在发生作用。正是语言使劳动成为人的劳动,使工具成为人的工具。因此,语言应该正确的看成是技术的原初形态。

③语言的基本功能是“汇聚”。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最基本的名词都指的不只是一个特定的东西,“桌子”一词指的并不是某一个桌子,而是所有的桌子。在“桌子”这个词里,汇聚了所有的桌子。命名并不能简单地解释成给出一个与物相对应的符号,因为是否对应,用什么符号对应,都是问题。相反,命名应该恰当的理解成为某一类物的聚合提供了一个“公开场”。因为有了这个公开场,所有这类物突现出来成其所是,并共同分有这个名字。所以,语言的功能不是给出一个与物相对应、相符合的符号,而是展开一个物以类聚、物成其是的“场所”,从而物分有这个名字。因此,命名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反映过程,而是一个创造世界的惊天动地的壮举。命名即是开辟一片天地,让那些被命名的物显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是存在的家,因为一切存在者都必定“住”(驻留)在语言之屋里。

④技术思想家芒福德正确的意识到,人首先不是工具的制造者,而是意义的创造者;语言的进化比武器和工具的进化更原始更具先导作用,一切工具的进化都以特定的语言进化为前提。工具并不是人类特有的,许多昆虫、鸟类和猩猩都在人类出现之前做出了大量的工具意义上的技术发明。看看它们复杂的巢窝:海狸做的坝、蜜蜂几何状的蜂窝、城市般的蚁丘和白蚁窝,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发明。但是人类首先是说话的动物,或者说是“听”得懂话从而能够说话的动物.听得懂话意味看进入了一个相互展开又相互连结的领域,从而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双手的活动就不只是“单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它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相互联结起来:它产生有意义的手势,它在舞蹈中表达强烈的感情,它抚摸爱人的身体,等等。从发生学角度看,手语以及身体语言可能是最原始的语言,而最原始的技术都是身体方面的技术。最原始的语言与最原始的技术同一。

⑤把语言只是理解成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与现代人对技术的工具性理解偏差直接相关,为看实现外在目的而起作用的工具,只是技术的一种堕落形态。工具性的语言也是本真语言的一种堕落,它是语言之召映和汇聚能力的一种遗忘和丧失。

(摘编自吴国盛《技术与人文》)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为人类建立处所,首先建立的是语言,其次才是城市、村庄等居所。
B.工具、器皿、人类的集体劳动和有规模的生产,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技术。
C.语言是一切工具进化的前提,所以其进化比武器和工具更具先导作用。
D.发生学认为手语以及肢体语言是最原始的语言,与最原始的技术相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技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了中心论点.
B.第②段运用正反论证,确定了语言的先行性,否定了语言是通过技术形成的观点.
C.第③段以“桌子”的命名为例,具休论证了“汇聚”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这一观点.
D.第④段列举海狸做的坝、蜜蜂的蜂窝和白蚁窝等,沦证了工具不是人所特有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其实是技术的最初形态,在人与猿互相告别之前,就已经在类人猿的活动中发生作用,成为使人成其为人的必备条件。
B.命名指向某一类物的聚合,所以最基本的名词都不只是指一个特定的东西,比如“风筝”一词被一类物共同享有。
C.人能够听得倾话并说话,意味着人类进人一个相互展开相互联系的领域,各种各样的意义就随之被创造出来。
D.语言只强调工具性其实是一种堕落,缺失了其召唤和汇聚能力,这是因为现代人们对技术工具性的理解偏差导致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1 01: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英国路透社3月27日报道,波音公司27日称,已对737 MAX的软件重新编程,以防止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报道称,在过去5个月发生两起致命的坠机事故后,波音自动飞控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审查。

负责产品战略和未来飞机研发的副总裁迈克·西内特对记者说:“我们将竭尽所能确保此类事故永不再发生。”

美国联邦航空局表示,尚未对波音公司的软件升级进行审核或认证。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波音此举等于默认了737 MAX机型的飞行控制系统可能与5个月内发生的两起致命坠机事故有关。

报道称,这家飞机制造商自两架波音737 MAX坠毁导致300多人丧生后,一直面临着强烈批评,该公司试图通过公布软件修复细节重拾主动权,软件修复旨在解决自动防失速功能的问题,这项功能可能在两次坠机中都出了故障。

(摘自2019年3月28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

就在3月10日埃航ET302航班发生坠机事故后还不到24小时,中国民航局就发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通知:中国所有航空公司都将停飞事故中的机型   波音737 MAX8。中国这一速度奇快的果断举动表明,中国对于自己在商业航空领域的制度权威地位,其信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民航局的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国的仿效,全球逾20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下达禁飞令,显示中国在世界航空界的权威地位正逐步上升。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019年3月13日报道称,中国的迅速决定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和航空公司很快便予以效仿。这种速度奇快的国际反应使得美国跌跌撞撞地想要捍卫一个最终难以捍卫的立场,而中国则像是一个负责任的有安全意识的天空守护者。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中国领头停飞,意味着美国联邦航空局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航空权威,中国民航局正逐步成为和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欧盟航空安全局同样能决定飞机安全与否的航空权威。可以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届时中国研制的C919商用客机将是波音737系列的直接竞争对手之一。

(摘自2019年3月16日《中国日报》)

材料三:

据《西雅图时报》报道,737MAX的认证“匆忙”,波音急于让其上市,与老对手空中客车的同级客机A320NEO系列竞争,因此不断赶进度。美国联邦航空局管理层也不断敦促安全工程团队迅速完成授权认证,于是一边将安全认证工作委托给波音自身的团队,一边简化审查工作。

而《纽约时报》则援引匿名的波音前员工称,多年前,为了追赶生产进度,重新获得飞机订单,波音工程师不得不以两倍于正常的速度提交设计图纸,仓促推出737MAX可能导致部分安全风险被忽略。

在27日的听证会上,美国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认为“认证外包”相当于“让狐狸看管鸡窝”;参议员特德·克鲁兹称“企业与监管者的亲密关系……撼动了公众信心”。但联邦航空局代理局长丹尼尔·埃尔韦尔否认波音进行“自我认证”,理由是联邦航空局“直接参与”MCAS认证,认证过程“细致而全面”。

大型客机在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全方位措施来保障安全。接连的两起事故引起了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全球媒体的广泛质疑,这些质疑针对的是,如果波音在设计制造737MAX时不过分赶进度,而是稳扎稳打,排查MCAS系统等任何可能的设计不足;如果在销售客机时,安全设备不是选装而是标配,并配有详细说明和飞行员培训;如果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认证流程真正做到细致和公正,而不是委托波音……两起事故是否可能避免?

(摘自2019年3月28日新华社消息)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近期接连发生了两起波音737 MAX坠机事故,波音自动飞控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审查。
B.英媒认为波音公司默认了737 MAX机型的飞行控制系统与5个月内发生的两起致命坠机事故有关。
C.中国民航局在埃航ET302航班发生坠机事故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宣布停飞事故中的机型   波音737MAX8。
D.美国两位参议员在听证会上指责美国联邦航空局监管不力,但遭到了联邦航空局有关官员的否认。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尽快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管理层的授权认证从而增加订单,波音公司不断赶进度,仓促推出737MAX。
B.如果波音在设计制造737 MAX机型时不过分赶进度,排查任何可能的设计不足,就有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C.中国领头停飞的举措意味着中国民航局正逐步成为继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之后的一个新的航空权威。
D.大型客机的安全保障,离不开制造商在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严把质量关,也离不开监管部门严格公正的认证。
【小题3】材料二与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中国智慧凝心,为世界发展聚力。2013年后,“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应邀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说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愿意开展“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形成了包括5大类76大项270多项的成果清单。截至日前,首届高峰论坛达成的具体成果落实率达到100%。

当前,在沿线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在各方的努力和推动下,“一带一路”这条机遇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通畅。

(摘编自《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带一路”,越走越宽》,光明网2019年4月23日)

材料二: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总体来看,国际社会对该倡议的多数评价较理性正面,但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负面性评价,比如“环境破坏论”等。

破坏环境论主打“生态牌”,攻击“中国将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向‘一带一路’国家转移”,攻击“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水电项目造成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破坏,使沿线国家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其突出特点是高举“环保牌”,以“绿色”为幌子,占领道德制高点。

但实际上,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政府都将“绿色”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积极遵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逐渐从国际绿色责任和绿色标准的追随者成为引领者。

(摘编自《债务陷阱?分裂欧洲?破坏环境?有关“一带一路”评论的谬误》,搜狐网,2018年8月24日)

材料三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与会嘉宾从能源、金融、人文等角度为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言献策。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近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成就显著。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中国“绿色方案”也被“随身携带”。“中国多个进出口商会针对对外投资建立社会责任指标,如中国推行钴矿开发环保标准,确保矿业活动在国内外的可持续性。”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认为,该举措能促进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让“一带一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与会代表认为,绿色“一带一路”和旨在各国努力消除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清晰,但实现步骤仍需集纳各方智慧,攻克难点。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解决发展问题需要能源,“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也在于能源。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据世界银行预测,仅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若2030年前要实现低碳能源的转型,每年需额外投资约为800亿美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如亚投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可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方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说。

“‘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年议程都很振奋人心,但若无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化,目标只能是美好愿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对推动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做了解读。“2030年议程中的17个目标没有一个是陌生的,但为何没有实现?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文化、社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和新发展理念正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生态文明理念正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之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文霭洁表示,该部门将发挥桥梁作用,将中国的资源、技术对接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将生态文明理念带去。

(摘编自张斐晔李盛明《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光明日报》2018年7月9日)

材料四:

2018年11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牵头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得到多家国内外主要金融机构支持,该原则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强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愿基础上采纳和实施。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绿金委负责人说,据估计,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9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于发展中国家,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其间若能更多考虑绿色和可持续因素,将有效缓解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另一方面,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还较粗放,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要扭转这种趋势,不仅要依靠强有力的环境治理措施,还须采用绿色金融手段,从投融资前端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严控污染性和高碳投资。”这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加强国际合作,携手推动绿色投资》,中国青年网2019年4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届高峰论坛形成的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5大类成果均已落实,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是务实、可行的。
B.由中国打造的绿色“一带一路”,传播由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的生态文明实践。
C.中国企业按环保标准参与海外投资,确保涉外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同时,该倡议又促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D.《“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使得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国际社会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破坏环境”的个别负面评价,中国以绿色为底色的“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予以有力回击。
B.只有对工业革命之后建立的旧有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才能顺应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而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C.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冲突,所以需要金融机构在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方向方面发挥作用。
D.“绿色投资”政策若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投资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观念一致,协同合作,就无法倒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小题3】以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例,简述中国如何有效回应有关质疑,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匠 心

祝春岗

爷孙俩正在店里埋头做木工活,县“打假办”的老张踏进门来,见老木匠对着家具精雕细刻,神情异常专注,就不忍心打搅他,只跟老木匠的孙子说明了来意,说是想定做十五只举报信箱,钉挂在街头路口,方便群众举报打假。小木匠一听是桩小生意,就不想接活,只委婉地劝老张迟些时候再来。

老张推着自行车正欲离去,老木匠却唤他停下。小木匠立刻转过脸对老木匠使使眼色,说:“阿公,这些家具人家正催得紧呢,我们哪有闲工夫忙这琐碎活?”老木匠似没听见,又朝老张招了一下手。小木匠晓得老木匠的脾气,无奈,只得叫老张谈谈规格式样。老张原本外行,敷衍说像只箱子就行。老木匠这时已停下手中的活儿,边听边在一张纸上描描画画。

接着,老张就跟小木匠讲价。小木匠索价每只二十元,老木匠立即向他投去责备的眼光。老张仅出四元。两人僵持了一会儿,老张遂有所妥协,每只又增加了两元。但小木匠却把价格咬得死死的,丝毫不肯让出半步,脸上还隐约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小木匠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故意抬价想吓跑老张。老张见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就想去找另一间木器店。这时,老木匠在一旁发话了:“成,六块就六块!”小木匠不满地嘟哝几句。老木匠却没有理会,叫老张走到他身旁,指着三四张草图给他看。老张这才晓得老木匠刚才是在画草图,张张都很美观,就很随意地挑了一张。老木匠爽朗地说:“两天后,你来取货。”

老张怕他变卦,便掏出十元钱来做定金。小木匠却迟迟不肯接,老木匠顿时焦急起来,狠狠地瞪了孙子一眼,小木匠这才收了下来,并给老张写了一张收据。

两天后的早上,老张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取货。老远,老张就看见了十五只信箱整齐地立在门口。箱子的外面都涂上乳白的油漆,正面和两侧都写上了“举报信箱”四个红字。字儿端正活泼,以白相衬,更加醒目。在箱子的顶部,还特制了一张拱形的铁皮遮檐,刷上银色的防锈漆。它们坚固耐用,雨淋不进,日晒不到。

看来,老木匠委实动了一番心思,想得如此周到。老张心里异常满意,但还是例行公事般逐只检查。小木匠见到他这般挑剔,不满地说:“你放心好了,我阿公用了店里最好的木材,加班加点赶制出来,哪能赚你钱,亏了大本了!”老木匠笑着对老张说:“别听他闲扯。”

老张检查完,就跟小木匠结账,掏出九十元连同那张收据交给他,吩咐他按每只二十元写一张发票。小木匠愣了,不愿开,因为多开意味着要多缴锐。老张见他迟疑,晓得他少见世面,不懂得开假发票,就把复写纸抽出来打了对折,撕下报销的那页发票往里面塞,只留下空白的存根……小木匠恍然大悟,便去找笔。

老木匠脸色骤沉,大手一挥,对孙子厉声喝道:“你给我站住!”

小木匠站住了,不解地望着他。

“这桩生意我不做了!”老木匠对老张说。

“你不能反悔!”老张便气恼了,转头命令三轮车车夫,“把箱子装上,都拉走!”

却没料到,老木匠抓起身旁的一把利斧,走到阳光灿烂的门口,抡起斧头,使尽臂力对准一只只信箱狠狠地砍砸下去,霎时间,地上变成了红红白白刺眼的一片……

(选自《中外作品精选》,有改动)

【小题1】小说中哪些情节能表现出“老木匠”对做“十五只举报信箱”有极大的热情?
【小题2】“老木匠”为什么要砍砸信箱?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3】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对比的有关内容。
【小题4】小说题目“匠心”意蕴深刻,请探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血尸
石评梅
我站在走廊上望着飞舞的雪花,和那已透露了春意的树木花草,一切都如往日一样。黯淡的天幕黑一阵,风雪更紧一阵,遥望着执政府门前的尸身和血迹,风吹不干,雪遮不住。走进大礼堂,我不由得却步不前。从前是如何庄严灿烂,现在冷风切切,阴气森森,简直是一座悲凄的坟墓。
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字——杨德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她负笈北京,完成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
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
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栗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已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
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晶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做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显出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往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
“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
“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
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
这时候,张静淑被抬下去看伤,用X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完全的健康。
医院空气自然是很阴森凄惨,尤其不得安神的是同屋里的重伤者的呻吟。清说她闭上眼便看见和珍,耳鼓里常听见救命声和枪声。因此,得了狄大夫的允许,她便和我乘车回到女师大。听说和珍的棺材,五时可到学校,我便坐在清的床畔等着。我要最后告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到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不知觉中的撒手中?
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多少同学都哭声震天地迎着到了大礼堂。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英魂!
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出,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赠给了我们多少的勇气和怨愤。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假如我们也倒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朋友们。
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枪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当扶她出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这是我们现时的环境,这便是我们的世界,多少女孩儿,围着两副血尸!
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大惨杀的第二天。
(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写景,尤其对风雪等恶劣天气进行了描写,作用是营造一种沉闷、悲哀的气氛,衬托“我”十分悲痛和无比愤怒的心情。
B.在医院里,“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完全的健康”,作者心里充满了对杨德群的期盼与祝福。
C.“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一句中的“懦弱”说明作者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
D.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了几个年轻人或被打成重伤或被杀害的悲惨情景,重点写刘和珍。
【小题2】文章以“血尸”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3】本文对遇害人的情况做了较具体的描写,请从写作目的或写作手法上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