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赠偃师主人

许浑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注]①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②许浑,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晚年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③徒侣:同伴;朋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留赠”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留别”两字表达的意思相同。
B.“孤城”表现了偃师主人的孤独心情,首联第二句表达了同伴对诗人的不舍之情。
C.颔联是虚写,诗人想象此次远游,越行越远,而诗人的归乡之思也越来越强烈。
D.颈联是实写,第一句写室内情景,第二句写室外雪景,以景物衬托诗人的心情。
【小题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1 05: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望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意为: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
C.赠,和“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中的“领”意思相同,都是指在原官之外兼任其它官职。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死后,朝廷以谥法为依据,根据其生平功业给予谥号以示褒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遭害,幸亏母亲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遇害,终陈之世不肯享乐。
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凭借军功被封应阳县子,后屡次升迁,开疆拓土,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有异心的将领,台城失守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隋文帝投诚,得文帝信赖,受到玺书褒奖。
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在广州去世,隋文帝感到十分悲痛,派人吊祭,多有封赠,并赐谥号,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承袭了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
(2)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故都

(唐)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斅鸣鸡。

(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指宫中池塘周围的竹篱笆之类。③地下强魂:指昭宗时宰相崔胤。他为铲除宦官势力,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覆亡,自己也遭杀戮。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驩: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以“草萋萋”总写诗人所见长安城的荒凉破败,取景浑融概括。第二句既侧面写出了都城景物变异之大,也烘托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B.颔联以“塞雁”“宫鸦”等意象集中描绘宫苑废芜,塞外飞来的大雁已侵入池籞,园中的乌鸦傍着女墙哑哑啼鸣,诗人的笔触细致传神。
C.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此处是作者自称,“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悲愤难抑的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尾联用典。前一句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天下;后一句借指自己不屑于像冯驩那样只凭小的伎俩解救君王,寓“报国无门”之感慨。
E.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半凄婉,后半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
【小题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