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
他起先一直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枪刺激怒了。
……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被人投石子。
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小题1】下列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冲突,也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统一。 |
B.伽西莫多三次“给水喝”的乞求,表现其已逐渐耗尽了精力,间接突出了人物凄惨而可怜的形象特点。 |
C.对伽西莫多落泪细节的刻画更能体现他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形象,更好地衬托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 |
D.伽西莫多“一大滴泪珠”源于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现场观众仿佛经历过“一滴水”和“一大滴泪珠”的洗涤,人性被唤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