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瞿景淳传

施润章

瞿景淳字师道,苏州常熟人。八岁能属文,稍长治举子业,顷刻百千言,而久困诸生,教授里中自给。嘉靖二十三年,举会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
景淳彬彬君子,接人能自下。及与权贵争论天下事,其气常岳立不可夺。奉敕封怀庆诸王为副使时,郑王以言事忤旨,徙系凤阳,世子摄.国事,内惧,饯迎用币重,景淳一切谢绝。其正使恭顺侯已受而惭景淳,亦还谢勿纳。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满九载,迁侍读,请急归。时江南数苦倭乱,总督胡宗宪师未捷,而大学士严嵩谓倭不足患。景淳还,谒嵩,嵩语之曰:“倭旦夕且平,胡总督才足办也。南中人往往好短.胡,何也?”景淳正色应曰:“相公遥度之,不如南来人目睹也!胡君拥十万师,而倭日夜躏赤子财赋地,南中人不得一安枕卧。相公业不欲闻之,谁为相公言者!”嵩改容愕谢。
四十一年,进侍读学士,署院事。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怙.宠,权倾天下,后先凡四妻,至欲封其最后者。兵部移牒请,不可;嵩为请,又不可;则橐金夜投,景淳笑谢曰:“吾所守,礼也。公毋溷我!”炳不怿去,而景淳遂改太常侍卿,领南京国子监祭酒,景淳安之如故。初,景淳通籍,辄以资访人才为急,置二籍袖中,分黑白书。及佐南吏部,参决黜陟.,皆协时论,不以细故宿憾排斥人。时帝意向用急,景淳触暑赴阙病作,请告不许,留侍经筵,修嘉靖实录。顷之,以疾累疏乞骸骨归。隆庆三年卒。
景淳既以文名四方,造请日踵门,挥洒应之,若不经意。洊历典试于天下,士多所奖拔。大学士李春芳其一也。景淳去,贻书属之曰:“国家重用贤,而轻于退贤,卒不得贤臣之用。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春芳瞿然称服。景淳欲有所论奏,会病不及上而罢。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所居傍昆湖,学者称昆湖先生。

(选自《施愚山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国事 摄:代理
B.南中人往往好胡 短:诋毁
C.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宠  怙:依仗
D.参决黜 陟:摈弃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瞿景淳从小就很聪明,年龄稍大一些,专攻科举学业,文思敏捷,多年科举不顺,但最终考中嘉靖二十三年的状元。
B.当时江南遭受倭寇侵扰,瞿景淳指出大学士严嵩不了解实情,使严嵩认识到自己对情况误判感到惊愕而变了脸色。
C.瞿景淳面对多方请求坚决不同意越礼给陆炳方最后一位妻子封号,其后他虽被改任,但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D.瞿景淳凭借文章闻名天下,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拜访他,请他写文章,他都爽快答应,并且很快就完成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
⑵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
【小题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瞿景淳为官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11:1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晏:平静
B.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名:占有
C.先生固耽内典耽:延搁
D.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是指对君主、尊长不能直言其名,分为家讳和国讳。如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民部”改为“户部”。
B.三辅:本指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后简称“辅”。
C.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又称“秋闱”,参加考试的是秀才,考中后称为进士。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梁熙在为人、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要超过30个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而不勤问 而耻学于师
B.古人以问为美德 以为轮
C.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贤不及孔子
D.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3】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3)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晟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金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

(选自陈鳣《续唐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蹈绳墨 绳墨:法度
B.造次不能道寒暄   造次:仓促
C.会暑雨班师 班师:出征
D.倡言重进反 倡言:扬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晟擅长写诗,少举进士,到洛阳,因与洛阳进士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放弃功名,客居赵、魏。
B.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被送到金陵后,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因而参与了烈祖受禅称帝之事。
C.元宗即位后,孙晟升作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溥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免。
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周主恼恨他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将他扣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2)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小题4】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述。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翠微峰记

清恽敬

⑴自宁都西郭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

⑵背郭十里,(zhì登)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北即翠微峰。循冈行,有石门木阖,背扃(jiōng上门闩)之,仰视壁而已。冈之东望果盒山,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遂游焉。

⑶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北崖为磴(dèng山道石阶)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少息,为第一巢。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八,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级十有七为第三巢。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杲杲(gǎo,明亮)然射诸峰,峰如相荡矣。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屋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

⑷魏氏之先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身,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南昌林时益、彭士望。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难焉。

注释:①九子,是明朝覆灭后士人魏兆凤之子和其余士人等九人,他们痛悼明朝覆灭,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易堂,乃其避乱之处。②木阖,木制的门扇。③巢,此处为落脚休息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仰视壁而已    ②而阖为从游所
【小题2】文章第⑶段是如何写出翠微峰的陡峭和攀登的艰辛的?
【小题3】翠微峰之所以难于攀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如电影中的远镜头,将宁都西北诸峰尽收眼底。
B.第⑵段多用方位词,写出了山路的回环曲折。
C.第⑶段中划线句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密集。
D.翠微峰非常险峻,令人望而生畏。
【小题5】大凡游记,多写游览之胜、江山之丽。但本文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不同于一般的游记,请从揭示主旨的方法和内容上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

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故赀,而不谐于族   饶:丰富
B.且叔产固丰,而弟即   鲁:愚鲁
C.师何忍某之归而死   就:接近
D.易其奸邪佞者   回:回复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翁与族人关系不佳,因自己形体怪异而被讥讽,后又因为儿子读书难见成效,更加被人嘲笑。
B.太翁厚礼邀请同族饱学之士当儿子的老师,并提醒老师如不能教也不必勉强,就赶快告诉自己。
C.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后连考连中,成为进士,太翁哑然,羞赧而逝。
D.文章以“拥”“排”“摔”“劈”“抉”“纳”系列动作写换心过程,简练而神奇,充满寓言色彩。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2)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