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医士潘徐二君序

王达

今年夏友人雷起潜之子曰豫疾,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潘克仁氏。克仁治未二日而他适。又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徐士恒氏。士恒造起潜所,未二日而克仁又至。二人者会,不相嫌忌,而启药且相与讲明其得疾之由,与夫去疾之法,用何药而可,用何药而不可。二人者忘其所负挟,而一以拯人为念。故雷氏子弥数日而愈□矣。起潜曰:“是可无所报□乎?”于是走泮宫①征余文以为赠。

唔呼!天下之人非不众且多也,其间专事而妬贤者亦不为少矣。小人专事妬贤者固冝,读古人之书而怀小人之忌者,亦岂少哉?自淳朴之气散,往往以智力相雄长。甲曰:“可。”乙曰:“不可。”甲曰:“善。”乙曰:“不善。”昧其良心,汩於私意,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安有相资成美、谦逊长厚若潘、徐二公者哉?古人有言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吾于二公见之。异日风俗之厚,又安知不自二公始乎?克仁专确有守,且通于儒。故录此以遗之,俾往来观者得以警于心焉。

【小题1】第一段两个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虚词应是(  )
A.焉   也
B.矣   乎
C.也   哉
D.者   乎
【小题2】“雷氏子弥数日而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对第二段划线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对话,写出了甲的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
B.运用对偶,凸显了世上小人互相嫌忌不服的心理。
C.列举现象,来反衬潘、徐能相资成美、谦逊长厚。
D.运用排比,突出有些古人读古人之书却怀小人之心。
【小题4】根据文意,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11:05: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指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B.“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一礼、乐、射、御、书、数。
C.“妾”主要指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 称,类似于男人自称的“仆”。
D.“姑母”,旧时妻称夫的母亲为“姑”或“姥”,夫之父母合称“翁姑”“舅姑”“公姥”。选文中“姑母之道”指的应是“婆婆与儿媳母亲的相处之道”。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孟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出走了。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
(2)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 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 ②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