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①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置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②莆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睍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页,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③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放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处的词是( )
A.也B.耶C.矣D.焉
【小题2】用“/”给第①段画线句断句。
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
【小题3】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根据本文,作者给书斋取名“醉”的理由是什么?
【小题5】从写作手法角度,简析本文和《项脊轩志》的相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10:4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好语之。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皆答曰:“岂惟君父,二祖十宗实式冯焉。诸生奉明公教,万一异日立朝,不幸遇此等事,决当死争之。明公奈何教人谄邪?”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第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掷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折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屋,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曰:“魏公误我!”有死者。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将夺刃刃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复数为温言之,众解去。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节选自汪琬《周忠介公遗事》)

注解:①公廨:官署。②二祖十宗实式冯:指明太祖、成祖与仁宗、宣宗、英宗等;式冯,即“凭轼”,靠着车前横木。
【小题1】下列对文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忠贤闻之, 恚:愤怒
B. 宣旨公廨     比:等到
C. 姑为好语   谢:感谢
D. 复数为温言之 辟:通“譬”,解释
【小题2】下列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决当死争之   老于户牖之下
B. 当商所以善后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辄手锒铛掷地有声 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D. 众解去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甲文将“高爵显位”之人与五人作对比,假设五人保全性命与现在死后的荣耀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
B. 甲文写“四方之士”表达他们对“五人”的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侧面写出了五人之死重于泰山,死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体现作者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
C. 乙文周顺昌因与魏中节公相交甚厚,御史倪文焕秉承魏忠贤的旨意弹劾他,又受周起元的牵连,被官旗逮捕。
D. 乙文叙写巡抚都御史毛一鹭等假奉圣旨抓捕周顺昌,面对众人抗议,色厉内荏,反衬出民众、书生的正义感。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
(2)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岳麓记
(清)罗文俊
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洲横江心,每春夏水涨,不能没,与波上下,盖昔人所谓地肺焉。抵岸,芳草迎风,鲜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见。山径迤逦而行,四无人声,唯闻百鸟和鸣,令人作桃源想。数折至道林寺。寺门窈窕,唐人游览赋诗,必与岳麓并称,观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静佛地也。
又行里许,至书院。规模壮阔,丹雘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嗟嗟,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残敝已极。今乃登衽席而诵诗书,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李邕碑剥落漶漫,苔藓可读。望道乡台,不能不生迁谪之感,而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
从此登山,羊肠逶蛇。昔人济胜之具,真不可少。路旁有舍利塔。相传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三处建塔藏之。岳麓其一也。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入寺,憩虎岑堂。山僧煮茗清淡,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泉声自窗外至,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悦耳怡心,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
日既午,诣山顶,扪萝攀藤,松花竹粉,掩映襟带间。既至,纵目一视,诸峰罗列,真如儿孙远迩之间。延野绿而混天碧,柳子之言,非欺我。禹碑远在前山,路崎岖,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南望,山光隐隐,层峦叠嶂,杳无尽处,祝融、紫盖诸峰,想在烟霭间,顾不知何日始慰观临之愿。
抵暮,寻旧路归。鹧鸪声朗然可听,林间白鹇,忽隐忽现。时值日,尚无新月可观,因想三五之夕,据岗长啸,松声响应,清景又当倍增。归寺,宿僧房。万壑松涛,翻然到枕。
(选自《历代游记选》,有删改)
(注)①丹雘:油漆所用的颜料。②道乡台:在岳麓寺畔。北宋邹浩(人称道乡先生)因上书揭发权相章惇而被贬衡州,路过长沙时,当时的潭州知州温益下逐客令,岳麓寺僧人得知后,打着火把迎接他。后人筑台刻石来记此事。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径迤逦而行 循:顺着
B.苔藓可读 剔:剔除
C.非欺我 洵:确实
D.时值日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桔洲能与江水一起浮沉,认为这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地肺”。作者引入这样的说法,给桔洲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B.文章写岳麓山时,通过写山径曲折、百鸟和鸣,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让作者“作桃源想”,体现了岳麓山远离烦嚣的恬静,也表现了作者飘然出世的想法。
C.文章写岳麓书院时,先描写书院的宏大绚丽,后写书院琅琅的读书声,接着写过去湖湘人士被残害的事情,并以此提醒书院的学生要感谢朝廷的恩惠。
D.文章注重写景与议论相结合,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游山的兴致和乐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的学识与道德修养,比单纯写景多一层意趣情韵。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
(2)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
【小题4】请简要概述文中作者的游览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