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1. 下面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二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作者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的“春未老”相应和。作者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E. “寒食”,即寒食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有祭扫、踏青、荡秋千、蹴鞠等风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22 03:4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翁操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小题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蹙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小题1】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不知道庄子把美妙音乐称作“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小题2】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作者在回忆中想象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前赤壁赋》作者是___,字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词。
(1)苏子愀然,正襟坐  (2)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3)鱼虾而友麋鹿 (4)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秋水B.顺流而行,至于北海。
C.西望夏口,望武昌D.下江陵,顺流而
【小题4】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B.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小题5】《前赤壁赋》通过赋常用的“ ”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