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灵芝记

(清) 管同

①凡木之生,不材则已,材则为栋梁,为舟楫,为凡什器;树之乎廊庙,泛之乎江湖,陈之乎五都之市,尽其用而无憾,谓之曰幸可也。其次不为人用,而产于山林,植于园囿;华以春,实以秋,荣悴开谢以其时。不尽其用,而且遂其生,谓之曰幸亦可也。其下薪之,槱之①,斩之,艾之,萌蘖之生,又从而践踏之。彼其机既欲遂而不能,而其气脉脉绵绵,又若续而不绝;雨旸所被,暵湿所薰②,朽败之余,于是乎蒸出而为芝菌。人见芝菌之生,则啧啧夸曰瑞物。呜呼!物诚瑞矣,而以木言之,其幸也与?其亦至不幸也与?

②道光四年,予迁居城北老浮桥,庭有楙树③,前主人断之。明年,有芝生于根,一本九茎,五色具备。予观之,而窃有感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楙树者,木瓜也。彼见咏于《风》,人知为材木,而前主人者,遏其机,沮其气,使之处乎至不幸,芝之生岂偶然也?今吾家于此,而芝适生,见者因贺为吾瑞。吾之瑞曷为乎来哉?为我告诸公曰:凡天下遇材木者,幸蚤爱惜焉,毋使不幸而至于芝生也,是则可贺焉矣。

[注释]:管同(1780—1831),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年间(1821—1850)举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与梅曾亮友善,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幼年丧父,家贫,淡泊名利,终生未仕。散文清新明快,笔力健朗。有《因寄轩文集》。①槱(yóu由)之:做积存备用的木柴。②雨旸(yáng阳):《尚书洪范》:“曰雨曰旸。”孔安国传,“雨以润物,旸以干物。”旸:出太阳。被:加。暵(hàn汗)湿所薰:干湿气味的熏染。暵:干。薰:同“熏”,侵蚀。 ③楙(mào)树:果树名,一名木瓜。
【小题1】第①段是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请作分析。
【小题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木能被应用,能自然地完成生命周期,都是幸运的。
B.树木丧失生机是被当成木柴、被砍杀、被践踏的结果。
C.灵芝的生长意味着朽木焕发新生,“我”以为是祥瑞的。
D.我家院中生有灵芝,五色俱全,见到的人都向我祝贺。
【小题4】第②段引用《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用意是:________
【小题5】请从“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对本文做简要的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3 05: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寄舍弟墨第四书

凡人读书,原拿不定发达。然即不发达,要不可以不读书,主意便拿定也。科名不来,学问在我,原不是折本的买卖。愚兄而今已发达矣,人亦共称愚兄为善读书矣,究竟自问胸中担得出几卷书来?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人有负于书耳,书亦何负于人哉!昔有人问沈近思侍郎,如何是救贫的良法?沈曰:读书。其人以为迂阔。其实不迂阔也。东投西窜,费时失业,徒丧其品,而卒归于无济,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在眉睫间乎!信此言,则富贵,不信,则贫贱,亦在人之有识与有决并有忍耳。

(乙)

板桥自叙(节选)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若漫不经心,置身甲己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小题1】作者在甲文中说自己“便尔钓名欺世”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甲文中说沈“不迂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
【小题3】对乙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板桥的诗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归结到圣贤,文章必定切合于实际。
B.(板桥的诗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说理一定引用圣贤名句,文章具有使用价值。
C.(板桥的诗文)都是表达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理归结到圣贤,文章必定适用于生活。
D.(板桥的诗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归结到圣贤,文章必定涉及日常生活。
【小题4】甲、乙两文都谈到有关读书作文的内容,而甲文重在阐述读书_______;而乙文主要反对一味_______现象。
【小题5】上面两个文段中都有超越当时一般人的见识。任选其中一个亮点,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褐夫字说

(清)戴名世

①古者名、字大抵多□奇,而偶者盖少□,自汉以还,少有奇字者,其名则或奇或偶焉耳,岂非其习使然哉!吾闻之申繻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其于字也亦然,以故古之人其名、字不必其美且善也,后之人但取夫美善之称,而不必有其字,则其虚冒焉者又岂少乎! 

②余偶名而欲奇其字,有来告者曰:“不可,以习俗之不惯于称也。”余曰:“余之为是,非故矫然异也,其说有取,而于古亦无谬。虽然,更其称而仍袭其义则字曰褐夫,可乎?”人曰:“褐,贱服也;夫,不知谁何人之辞也。今吾子以自托焉,不亦鄙乎?”余曰:“余固鄙人也,舍是无以为吾字矣,天下之人,自上君公,以至于大夫、士,其等列以渐而降,最 下至于褐夫,则垢污贱简极矣。其所处也至卑,其于世也无伍,富贵利达之所无望,而声势名誉之所不及。庸人孺子皆得傲且侮之而无所忌,以故古者谚之谩必以云,然则余不以为字而谁乎?吾恶世之窃其名而无其实者,又恶有夫有其实而辞其名者。若余则真褐之夫也,虽欲辞其名,不得矣。匪吾云,人实云云,然则人之称之也必惯,鄙不鄙又何论焉!” 

③既以其语应客,遂书之,以为《褐夫字说》云。 

注:①戴世名,字田有,一字褐夫,清古文家。 ②申繻: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小题1】可选入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  矣B.以  焉C.于  也D.因  矣
【小题2】第②段中详写“来告者”与“余”问答对话,对其用意分析正确地一项是(   )
A.问答对话突显对方认知冲突,意在表现“来告者”咄咄逼人“。
B.以“来告者“的质疑和刁难,暗示自己孤独寂寞、怀才不遇。
C.用问答对话方式答疑驳难,以方便逐层深入阐明自己的看法。
D.在问答对话中自诉身份地位卑贱,批判遵从古人的错误做法。
【小题3】对作者取字“褐夫”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归古代取字的传统,寄托自己的理想,突出修德的重要性。
B.回归古代取字的传统,主张名实相符,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C.眀贬实褒彰显自己的德性品行,表明作者傲岸的人生追求。
D.矫正世俗的虚伪,强调名实相符的思想,表达豁达的态度。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小题5】概括全文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