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②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③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十有六年而于轼。 (2)未期年先君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乡贡进士方女 蚓无爪牙
B.其后轼有忘  此人一一为具言
C.已而果有穴窈
D.由是始知其敏静也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为此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小题4】妻子对丈夫结交的朋友细心观察,提醒丈夫要警惕的两类人,一类是   ,二类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第②段作者精心描绘了夫妻日常生活的言谈,请简要概括妻子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7 09:4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甲)

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苏轼

  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乙)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诸子不闻余(    )  (2)悟已往之不(    )
(3)三径荒(    ) (4)植杖而耘耔(    )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黧面茧足以至惠州 B. 明远载米以周之
C. 遗以尺书 D. 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各以一子自随(《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D. 宋人有得玉者(《<新序>二则》)
【小题4】(小题4)翻译句子:
(1)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甲)文看,契顺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的人。
【小题6】结合(甲)文和(乙)文,试分析苏轼为契顺书《归去来兮辞》的用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公弼传
苏 轼
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馀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馀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馀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馀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馀悉遣赴役如初。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B.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C.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D.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加在已故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我国古代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说法。
B.进上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是古代对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
C.视事,官吏就职治事,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去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公弼敢于破除弊习。在雩都,他禁止百姓“春斋”祭祀,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几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成效显著。
B.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在房州,雷甲管兵不力,士兵为非作歹,陈公弼仅仅处置了为暴者,而让雷甲“自赎”。
C.陈公弼办事公平有度。在淮南时,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而陈公弼到任后,为其正名。
D.陈公弼待人仁厚宽容。在庐州,宽恕了喝醉酒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只将其流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2)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而 遨:游览。
B.与万化冥合 万化:自然万物。
C.举匏尊以相属 相属:相互关照。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觞满酌,颓就醉    何为其
B.不知日入   不知东方既白
C.悠悠与颢气俱 相与枕藉舟中
D.不知其所穷 耳得之为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用“过”“缘”“斫”“焚”“穷”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急切心情。
B.乙文中“客人”悲的原因:由人物古今命运的对比而生悲,由宇宙间“无穷”与吾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由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而生悲。
C.乙文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使文章于整齐对称中又有灵动变化之美。
D.甲乙两文均将情、景、理巧妙融合,均流露出贬谪之苦闷,也表达了作者在特定人生境遇中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5】用“/”给下面语段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屈 原 被 谗 放 逐 乃 著 离 骚 八 篇 言 己 离 别 愁 思 申 杼 其 心 自 明 无 罪 因 以讽 谏 冀 君 觉 悟 ,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