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

乔洪涛

①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②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③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生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我们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我们的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④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

⑤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⑥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⑦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们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小题1】第①段中将芦苇与竹子进行对比的用意是
【小题2】第⑤段中引用了《 》中的诗句,表现了芦苇的    之美。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中“滋润”一词的好处在于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就作者“托物寓意”的手法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12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8 10:47: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路争桥

詹克明

“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

“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

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

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可见桥路(a)。

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

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

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

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

④河:最原始的桥当是浅水中的几块小石矶,人兽都可以踩着过河。这些石头原本就是河床的一部分,作为桥的雏形,自打老祖宗起这“桥”就是完完全全属于河的。一句曾经风靡全国的金科玉律——“摸着石头过河”,无意中也流露出对它的某种原始回归情结。

路:按照现代技术我可以建造一座斜拉桥,用斜缆将梁身悬吊。不仅河中不见一个桥墩,更无须在岸边建造桥堍,整座桥高悬于河流上方,与河水、河床、河岸全不搭界,它又怎么会属于河呢?

⑤河:河道运输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特别是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为便于大型木船通航,所建之桥多为桥洞高阔之拱桥。这些为水运而建之桥显然当附属于水。

路:首先,河流本身并不需要桥;其次,桥在方向上与路完全一致,却与河的流向交叉;第三,桥在高度上也与路完全相同,却与水面背离;第四,桥天然地与路连在一起,路之不存,桥将焉附。

⑥河:非也!桥与路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天安门前金水河上并排着五座金水桥,前后并无五条路,它们所连接的却是整整一座大广场。你能把“广场”称为“五条路”吗?

路:从形制上看,路是“干”,河是“湿”,桥亦是“干”,与路“同质”,自然被路引为同类。

⑦河:不一定!古罗马时代的“渡槽”都是拱形桥结构,由一连串拱形桥洞连成,渡槽里面流的是“水”,与“河”(d)!

路:河流乃自然地理之产物,而路则完全是人类文明产物。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桥同样是人类文明成果,当然要与路归为一类。

⑧河:自从有了人类,河流就已不再是完完全全的自然之物了。除了天然河流还有人工运河。

中国的自然水系多为东西流向,故南北交通和运输较为困难。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不仅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还连接了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区,使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条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堪称“世界级”的人类文明成果!

路:桥两边所连接的都是完全等同的路。倘若一座大桥修建得十分平直,不仅使用了与公路完全相同的水泥材质,而且桥面宽度也与公路等宽,人从桥上驱车而过,他根本感受不到下面有桥的存在。桥面与路面如此浑然一体,感官上都无从分辨,这样的桥还能不属于路吗?

……

河路争桥如此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欲请“桥”来评判一番,给双方分个高下。

桥静听多时,自认为:吾桥原本非路非河,独成一类,焉能归属其他异类?故“桥属河还是属路”是一个“伪命题”。权且扬汤止沸,略抒己见。

客观上看,桥断路必断,而河尚可通。由是观之,桥更为路之所需。但若仅仅为着路通而建,填石拦河,夯土筑路似更为简便。但如此堵水,更像筑“坝”,绝非架桥。“坝”:繁体字为“壩”,只顾“自通”,阻断河通,虽是土物难掩霸气。而“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可见,桥乃是 ……    

二位以为如何?

河路齐声称:“善!”

(原载《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文中a、b、c、d四处括号内,依次填入最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A.同质 相通 联姻 同宗B.同宗 联姻 同质 相通
C.同宗 联姻 相通 同质D.同质 同宗 联姻 相通
【小题2】下面三个回合中的实例,是为了反驳对方怎样的观点而列举的?
回合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古罗马“渡槽”

立交桥、高架桥
天安门
__________
 
【小题3】河路相争的8个回合中,这些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回合中,河路分别用古诗证明“桥”的归属,有理有趣。
B.俗话“摸着石头过河”中,“石头”其实也可看作最原始的“桥”。
C.第⑧回合对京杭大运河的详细介绍,是突出这项工程的伟大。
D.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原本非路非河,自当独成一类。
【小题5】文章最后方框处是“桥”的一段总结语,请根据上下文正确填写(不超过35字)。
【小题6】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本文有何特色,请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資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
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
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敌视,对自己厌弃。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
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
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这是智能科技时代必须有的“文化配件”与心理程序,也是一个健康心智的成年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人民时评》(有删节)
材料二:
据专家介绍,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使颈椎关节发生错位,患上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等,除了视力受到影响,容易引发白内障外,还因长时间前倾盯着手机屏幕,缩短脖子肌肉,增加脸颊部位受到的地心引力,导致下颌松垂直至脸颊下垂。
----《百度百科》
材料三:
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和人的面对面交流减少,社交网络的普及,也是“低头族”出现的重要原因。
另外,业余生活贫乏也是中国人对手机着迷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运动健身、旅游观光、艺术体验、读书学习等“线下”活动的普及程度差,与之相比,中国网民却与日俱增。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各式各样的游戏软件、抓人眼球的视频节目、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网络购物……人们用这些多姿多彩的网络生活来消磨时光、填补内心的空虚。
2017年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人口属性分析

---艾瑞咨询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人们在手机上看资讯、玩游戏、享受各种服务花费了大量时间,从而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
B.作为工具的手机,拽走了人们当下的注意力。沉迷于手机的背后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和爱的能力。
C.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因此,作者呼吁:“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
D.据专家介绍,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引发颈椎关节错位、白内障、下颌松垂等多种疾病,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人们把老人、孩子甚至另一半撤在一旁,也不顾朋友、同事而把时间花在玩手机上,伤害的是亲情和友情,可见沉迷手机这种“新时代病”已经到了需要医治的地步了。
B.一个心智健康的成年人,只要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放下手中的手机,融入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来。
C.业余生活贫乏是中国人对手机着迷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丰富业余生活是把人们从手机中解脱出来的重要途径。
D.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因此,手机再智能也只是一个工具,它只能让人变得冷漠和孤独。
E. 从材料三的图表可知,用手机上网的人主要集中在10-40岁,而60岁以上还玩手机的人就很少了。
【小题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低头族”抬起头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①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专家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②家乡人无论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戏。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一行人马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公社的场房里准备晚上的演出了。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后面像一窝蜂似的,东跑西窜,吵着闹着,那种高兴劲比过年还兴奋。
③皮影戏班不大,六七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班子。演员中男的多,女的只要一两个,班主都是当地有名的老艺人。演戏的行头和道具很简单,最多两只小箱子就可全部盛下。箱子里自然包括表演时用的板胡、二胡,锣鼓等乐器,两根木棍撑起一张白纱布,就是演戏时的屏幕,一盏25瓦的昏黄灯泡,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这样皮影戏的舞台就搭好了。俗话说“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就是皮影戏最真的写照。
④白发苍苍的老爷子、老太太早已提着小板凳占据了戏场中间的最佳位置,相互间谈论着即将开演的戏名,演员的唱功,也有乘此机会拉家常者,神吹海侃者,谈到高兴之处,他们开怀大笑,却满嘴看不到一颗牙齿,那种情景仍记忆犹新。我们小孩或追逐嬉戏或好奇地趴在台前看演员的一举一动。这个时侯,满屋子人声鼎沸,笑声、打闹声此起彼伏。
⑤皮影演唱的戏曲都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老戏——《杨门女将》、《三娘教子》、《周仁回府》……小小皮影在老师傅的擅熟操纵下使得武打场面紧锣密鼓,伴随着合拍的乐音,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⑥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拾黄金》那场戏,只要那位诙谐幽默的“懒汉”一出场,伴奏便欢快起来,连板胡都拉出轻柔跳跃的曲调。“懒汉”拾到一块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以为是黄金,结果一层又一层地拆开,发现才是一块石头时,惹得全场人捧腹大笑,特别是我们小孩子异常活泼,笑声荡漾在整个戏场。幽默中不失深刻内涵,这就是皮影戏的真谛所在。皮影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陪伴人们走过那些生活贫瘠的年代。
⑦有次,看武斗的一场戏,演到最精彩处,我忍不住和几个伙伴挤到前面想看个究竟,想知道这么热闹的场面是怎么表演出来的。跑到后台,让我诧异的是那么多人的打斗戏竟然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表演着,只见他们一人控制着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累得师傅们满脸汗水。多年后,每每想起这一幕,我不由感叹皮影艺人绝妙高超的功夫,敬畏起他们不辞辛劳的精神。
⑧皮影戏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正应了爷爷说的一句话:“看戏哩比世理。”戏中有除恶扬善的钟馗,也有劈山救母的陈香,还有正直公平的包拯,他们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那些“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人,把它们深深地嵌入了我幼小的心田。
⑨社会发展很快,皮影戏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当我们茶余饭后打开电视,看着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电视节目,或是轻点鼠标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影时,我总感觉这些先进的娱乐方式和当年的皮影戏相比,好像少了点什么
⑩皮影戏虽然看似拙朴,但拙中寓巧,蕴含着家乡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巧的艺术创造力。当年皮影的制作者和表演艺人都已年逾古稀或相继辞世,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令人欣慰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全面开展,我们期待着皮影戏美好的未来!
【小题1】文章第①自然段专家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根据第②自然段内容,家乡人搭台唱戏的原因不可能是
A.男女成婚
B.宴请宾客
C.添丁祝寿
D.喜过新年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自然段内容。
【小题4】第⑦自然段是什么使“我”诧异?
【小题5】第⑨段画线句子说“好像少了点什么”,联系全文,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现在缺少了看皮影戏时那种热闹的场景和欢乐的心情。
B.缺少了传统艺术那种精湛的,让人赞叹的表演技巧。
C.表达了对皮影表演者的喜爱。
D.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小题6】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____________)
(2)形容准备工作进行的紧张、急促。    (____________)
(3)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____________)
【小题7】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情蕴丰富
B.先抑后扬
C.线索明晰
D.语言流畅
【小题8】联系全文,对文章如何表现家乡的皮影戏进行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家乡人看皮影戏的热闹场景。
B.皮影戏的表演者、表演道具,印象深刻的曲目。
C.皮影戏对我的影响, 皮影戏的种类。
D.对皮影戏的期盼。
【小题9】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城市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标志,并指出城市生活的内容包括:具有较多的人口、出现冶金术、发明了文字与记述系统、修建有神庙等公共建筑等等,尤其指出要有频繁的商贸活动。中国学术界对此基本上是照单收货。

然而,柴尔德的文明标志是建立在古代埃及、希腊等西方资料的基础上的,按照他的标准,石峁古城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只是城址。标准的城市在古代中国,到距今约两三千年前的东周时期才出现,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是纯粹的农业文明,商贸活动的欠发达、市场的地位低下是早期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高大“城池”围拱的往往只是王公贵族的寝宫、社稷、宗庙、手工业作坊,唯独“集市”不在此中。古代西亚地区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商业很早崛起,在社会生活中占显著地位,考古发现的泥板文书屡见关于商贸契约的记载,大都是距今六七千年之前的事情。可见,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世界就呈现出多样性的精彩,流行的文明标准只反映部分区域的特点,中国研究者不能硬拿人家的标准考察自己,总结文明起源的中国标志,显然已经水到渠成。

实际上,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峁古城是相当成熟的文明。该城址规模超大,设计标准很高,建筑工艺精良,堪称大气派、大手笔的大制作,称其为超大工程绝不为过。若没有严密的组织机构、综合的管理制度,绝不可能完成。其中大量的文物精品可以讲述八面来风的文化交流,累累白骨的大祭典遗存能够演绎铁血秩序的必然存在,体量超大的雄伟建筑反映出建设集团的综合实力……而这一切都充分显示建设者拥有极其强大的社会号召能力、广泛的动员能力和严密的组织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对文明内涵最为精彩的高度概括,是文明高度的真实写照和重要标志。所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归根结底是要探索早期社会发生与发展的进步机制,但凡能够说明社会进步的要素都是文明起源研究考察的对象与内容,而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

石峁古城在古代中国绝不是孤立的事件,此前辽宁牛河梁遗址的神庙石冢大圣地,浙江余杭良渚的大城大坝大祭坛,山西襄汾陶寺的大城大墓观象台等,无不证明超大工程与社会号召能力、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息息相关,互为表里,其本身就是文明的见证。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能力从何而来呢?考察与上述大工程形影相随的大墓葬、大祭典、大祭坛,就会发现它们都不是普通的公共设施,据此可以断言中国古代的礼制是大工程的灵魂,礼制的凝聚力、感召力、穿透力鼓舞和激励着早期中国先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不断发明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和灿烂夺目的惊世辉煌。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特色,考察中国古代文明理应提出礼制的标准。

总之,中国考古学不论是为自身的发展,还是为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作贡献,都必须争取文明起源标志的话语权,提出符合实际、表述清楚、概括准确、内涵丰富的文明起源的中国标志。这无疑是石峁古城给人的重要启示。

(摘编自2017年1月10日《光明日报》卜工《超级工程:文明起源的中国标准——从石峁说开去》)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柴尔德有关“文明标志”的观点,中国考古研究者既应把它奉为标准,也要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自己的标志。
B.从石峁古城的祭典遗存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秩序的规整,而这种铁血秩序的存在显示了建设者拥有非同寻常的社会号召能力和动员组织能力。
C.石峁古城城址规模超大,设计标准很高,建筑工艺精良,堪称大制作,足以证明但凡可以体现社会进步的要素都是文明起源的中国标志。
D.中国考古学界要在世界考古学的专业领域争取话语权,这不仅能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也能为世界古代文明研究做出贡献。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层层深入展开论证。先亮出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的观点,接着指出中国应总结自己的文明标志,然后以石峁古城等超大工程为例论证中国应提出怎样的文明标志。
B.文章第二段将中国和西亚地区的古代文明进行对比,目的是要证明:多样性世界存在多样性文明,当然也就需要多样性的文明标志。
C.文章第三段以石峁古城为例,强调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早期社会发生与发展的进步机制应成为研究考察的对象与内容。
D.文章通过对石峁古城的城址规模、祭典遗址等方面的考察,证明礼制是大工程的灵魂,考察中国古代文明理应提出礼制的标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国,标准的城市出现得相对较晚,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重农轻商,城池里面根本没有集市,更没有商贸活动。
B.石峁古城所出土的文物精品是当时广泛的文化交流的一种体现,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当时已具有相当成熟的文明。
C.很多中国古代遗址都是超大工程,建设这些工程需要超强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这本身就是文明发展的结果。
D.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魂魄之所系,根基之所在,早期的中国先民正是在礼制的鼓舞和激励下,创造出灿烂文明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应用主要依赖国外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地面应用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核心技术,相关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重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2013年印发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材料二:

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4%,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同时芯片产业链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摘编自新华网《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2018年5月10日)

材料三:

表一 北斗与GPS基本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

北斗

GPS

所属国家

中国

美国

发展过程

994年启动,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12年建成北斗二代,已完成亚太组网,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

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成,1994年全面建成。已覆盖全球,目前第三代GPS在研。

定位精度

民用:10米(最新一代芯片达2.5米)

民用:10米

用户范围

主要军用,民用正在普及

军民两用

 

表二 北斗相较GPS的优势

比较项目

说明

三频信号

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境内监控

GPS系统监控站全球分布较均匀。受地域限制,北斗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这反而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

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检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

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缅甸、泰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多国相继采购北斗产品,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在当地创下口碑。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摘编自《中国北斗怎样服务全球》,《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面临着依赖性强、规划不到位、国际竞争激烈的问题,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是一项艰巨的重大任务。
B.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北斗符合相关的国际组织标准,其相关产品已为多国提供服务,其相关服务也被国际组织接受。
C.我国北斗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三频信号技术,该项技术的数据预处理能力较强,能有效地降低高阶电离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
D.美国的GPS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建成,现已为本国军民服务,也为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虽起步晚,但目前也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智能手机等领域广泛使用北斗卫星系统,发展该系统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的主要目的已逐步实现。
B.北斗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产值在增加,与卫星导航技术相关的产业规模有增大可能,这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稳健。
C.由于地域的约束,我国北斗卫星地面监控没有建在境外,如果要提升北斗系统在全球的服务性能,还需发射更多的北斗卫星。
D.大力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挤发展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题3】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走出国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