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好语曰  怵:害怕,恐惧
B.虽廉实    蠹:引申为有损国家的人
C.与群匪焉  篡: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D.具邀公    治:备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任,文中徐中丞未除丧服就重新入朝。
B.事姑孝:古文中的舅姑常指公公婆婆,文中写田氏为婆婆守孝。
C.髭颐:分别指人嘴上边的胡子和腮,现在词语“解颐”中的颐和文中意思一样。
D.元辰:可以指吉利的时辰和元旦,文中应指元旦。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2)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小题4】根据三、四段,概括徐中丞办案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4 03: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工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归;复遍历昆山域内外有花之所。浃辰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

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壮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笑作者,吾无辞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

(注)①浃辰:十二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得观而后已    已:停止
B.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
C.溺其美而其中  动:动摇
D.笑作者 贻: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余寻花是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至虎丘观花市归 吾尝终日思矣
C.适一时之兴    弱天下之民
D.吾无辞 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
B.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
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
D.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件,如醉如痴。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
D.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已,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
(2)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
【小题6】归庄,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为文个性独具,曾作《传砚斋记》。文章首段:“戌申春,余至嘉定。严舜工,洞庭山人,而寓居焉。台余于底斋中而请曰:我六世祖彰德守芥舟公,有一砚,传于子孙,今百年矣。念先世之遗泽,以‘传砚’名其斋,请为之记。”下面内容节选自该文的尾段,请用斜线(/)断句。
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临摹古帖挥洒诗书画以自娱勿使子弟磨墨吮毫作经义策论千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夫人画竹记
侯方域
曹州余尉,出画竹一轴以示余,曰:“此元管夫人所作也。出自大内,明亡后,游燕市而得之。”呜呼!余闻书画之在大内也,中贵人掌之,玉其椟而金其缄,而犹志之以别玺,曰“秘阁之宝”。今出自天子之宫而入尉之手,废兴之故,可以感矣!
然方其在大内也,虽玉椟而金缄,而天子倦万几,或终岁不观。暇则妒宠工媚者各趋而前,书画不能以其落莫争也。虽中贵人掌之,而彼日徒营为酒食,醉饱则斗鸡驯猫,亦不知观。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秘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于世也。方且真伪杂而美恶溷,不过荣其外而已。尉乃鉴之别之,爱之重之,与天下之有识者更拂拭而赞叹之。故天下之物,有不必荣于天子之宫,而绌于尉之手者。呜呼!遇合之道,诚难与俗人言也。
尉又云:“今太保宋公,尝见而欲得之。诡辞以岁久剥落,将入吴中求国工装之以献。”时尉方求补官,舍于太保之馆,因遂逡巡以去。其后数见太保,辄问曰:“画固在乎?曾求国工治装乎?”言之而笑。尉终不献,太保亦不更索也。呜呼!尉诚高矣!若太保者不具论,倘亦所谓不贪为宝者乎?
余尝观之,其绢细密有坚致,非近世所能为;竹潇洒神韵,旁有石,历落而远,其为管夫人作无疑。管夫人者,赵文敏之妻也;文敏以宋宗姓仕元,为显官。今所传者,翰墨满天下,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抑文敏夫妇,借以写其“彼黍离离”之感耶?何其有闲情而为此也?然当时仕之以显官,矜重其翰墨,而卒使之消遣于艺事,不忧不戚,夫妇偕老。呜呼!当时之所以待胜国者厚矣。
凡此皆其可记者也,余因为之记。   
(《壮悔堂文集》)
【注】①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明亡后,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
②赵文敏:即赵孟頫。宋代宗室,仕元。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犹志之以别玺,曰“秘阁之宝” 志:作标记
B.方且真伪杂而美恶溷  溷:混淆
C.而绌于尉之手者 绌:排斥
D.不忧不戚     戚:悲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夫人所画卷轴,原是宫廷内府的东西,后来流落民间,被余姓尉官发现并珍藏。
B.珍藏内府的书画,君王没有时间欣赏,那些想欣赏的人更没有机会欣赏,以致它们不被世人所知晓。
C.宋太保曾想把余尉的卷轴骗到手,余尉始终没有给他。宋太保为此耿耿于怀,见面就嘲笑逼迫余尉。
D.侯方域从画绢质地、画作神韵等方面判断这幅作品为管夫人真迹,并由此生发感想。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尉方求补官,舍于太保之馆,因遂逡巡以去。
(2)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抑文敏夫妇,借以写其“彼黍离离”之感耶?
【小题4】文章结尾交代写作原因是“凡此皆其可记者也”,其中“此”指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鹏翮请责前任巡抚于准及思恭偿十六万,馀以官俸役食抵补。上曰:“江南亏空钱粮,非官吏侵蚀。朕南巡时,督抚肆意挪用而不敢言。若责新任官补偿,朕心实有不忍。”命察明南巡时用款具奏。伯行又疏奏各府州县无著钱粮十万八千,上命并予豁免。
噶礼贪横,伯行与之迕。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通关节,榜发,士论哗然,舆财神入学宫。伯行疏上其事,正考官左必蕃亦以实闻,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噶礼会鞫,得举人吴泌、程光奎通贿状,词连噶礼。伯行请解噶礼任付严审,噶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讦奏。上命俱解任,鹏翮等寻奏晋与泌、光奎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曰:“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礼才虽有馀而喜生事,无清正名。此议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议。”明日,召九卿等谕曰:“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朘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遂夺噶礼官,命伯行复任。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於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尽发濂、洛、关、闽诸大儒之书,口诵手抄者七年。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
-------(《清史稿》卷二六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B.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C.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D.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
C.“署”在文章中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调”的意思为调动、调任。“改”的意思为“改任”。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并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
B.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因布政司库存亏空,代理布政使职务的陈鹏年建议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亲自上疏奏明此事。
C.张伯行,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学宗“程朱”,积极传播程朱理学;他居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称赞。
D.因江南乡试一事,噶礼和张伯行均被解职。而康熙帝认为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2)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赌棋山庄记
清·谢章铤
吾谢在前明多显宦,入国朝以盐策起家。当其盛时,甲第连云,危楼蔽日,凿深极旷,池馆皆有盛名。及余之初则已衰矣。迁延数十年,屡丁变故,生计愈微。自冠而壮而强,盖累世之老屋亦不克保,而又遭闽省钱荒,易铜而铁,继格不行,复易铁而铜。百金之资亏折不及十金。而余遂家徒四壁,穷无立锥矣。东西谋食,赁庑而居,五年四徙,靡有定宇。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昔年馆谷稍赢,又得弃产余值约可千金。陈婿莲淑怜余漂泊,为之谋,益以称贷,仅购此屋。乃叹曰:“吾所著书者名赌棋山庄,而今后始有其实也。”庄坐于山,面鼓山,岚翠月华,往来几案,其中有亭有池有台有室,高树蔽亏,巨石突出,位置虽不高,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内俭外舒,心可静而耳目得所养,与余之素性尤宜。夫以余蹭蹬人世,所志无一,就今老矣,忽留意于一屋,其庸鄙可笑甚矣。虽然韩昌黎固所称文人而知道者,其《示儿》与《符读书城南》二诗,盛陈居赴服御,世或少之,讥其非义方之训。然而昌黎早孤家贫,育于兄嫂,累年奔走,仅得一屋,清白中辛苦所留贻,期以堂构,盖亦人情。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橼之庇乃天忽与以藏拙之地,欣于所遇,意颇与昌黎同。
犹忆既居之二三年,省会逢遭水患,高者寻丈,低亦数尺,西南尤甚。旧所赁屋,墙崩楼陷。居人号哭,结桴而逃。设使余未迁,不独传砚遗书尽归乌有,而覆压之虞,其能自保哉。然则是屋虽轮妻不逮,余则已幸矣,侈矣。且余忆少年游历,每过谢氏二梅亭、黄氏十砚斋,未尝不流连终日。后读林氏《朴学斋小记》尤觉神往。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愈叹地以人传,其胜在地不若其胜在人也。曩者陈惕园贡士考九仙山古迹于西南北三面,皆举其人以实其地,独于东迤北第,言:“正一坛化城寺之幽旷而不得其人。”山灵岂将有所待耶?余居正在坛与寺之间,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嗟乎,余何以对兹山而无愧哉?药阶退叟谢章铤记于山暖月圆人寿室。
(耀华中学图书馆馆藏《赌棋山庄全集》)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屡丁变故  丁:遭逢
B.与余之素性尤宜 宜:合适
C.世或少之  少:认为……稀少
D.而覆压之虞  虞:忧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赁庑而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育于兄嫂  故燕王欲结于君
C.其能自保哉  其孰能讥之乎
D.皆举其人以实其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作者对赌棋山庄的喜爱与满意的一组是
①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②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
③期以堂构,盖亦人情 ④然则是屋虽轮奂不逮,余则己幸矣,侈矣 
⑤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    ⑥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B.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C.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D.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族曾一度显赫,但是在作者这一代已经衰落,甚至贫困无堪。后来因人帮助而购得宅屋,命名为赌棋山庄。
B.作者认为自己对宅屋的喜爱并没有什么可以讥笑的,并引用韩愈的经历,以此来证明这是人之常情。
C.赌棋山庄在作者居住二三年后遭遇了大水,虽然房屋严重损坏,但是作者依然感觉到幸运和知足。
D.作者认为赌棋山庄的风水非常好,可能会出名人。但又感慨自己一事无成,愧对所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