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云山记

(清)王夫之

①湘西之山,自大云并湘以东,其复数十。大云之山至东,其陵乘①十数,因而曼衍②,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登小云,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遂逾乎湘。

②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为轮困,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流,有袅雨,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万顷,有夕灯烁素,悬于泱莽③。山之观,奚止也?

③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也。大云之高,视岳④不三十之一也。岂止大云,岳之视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⑤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漫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④系乎大云而小者,火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火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旅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颈,皆高柯丛樾,阴森葱绿。陟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⑤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径之。不倦。

注释:(1)陵乘:高山。(2)曼衍:山峰连绵不绝。(3)泱莽:天空。(4)岳:指南岳衡。(5)祝融:即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

【小题1】第①段开篇先写大云山及周围群山,这样写有何用意?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先说“小云之观止矣”,后又说“山之观,奚止也?”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小题3】阅读第④段,概述小云山得名的缘由。
【小题4】下列对“养生者去,僧或庐之”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僧人就给他安排住宿。
B.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僧人有时居住在这里。
C.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有时僧人也在此居住。
D.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有个僧人住他的房屋。
【小题5】阅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1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疾。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叟悯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迁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疾 疾:痛恨
D.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小题4】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好语曰  怵:害怕,恐惧
B.虽廉实    蠹:引申为有损国家的人
C.与群匪焉  篡: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D.具邀公    治:备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任,文中徐中丞未除丧服就重新入朝。
B.事姑孝:古文中的舅姑常指公公婆婆,文中写田氏为婆婆守孝。
C.髭颐:分别指人嘴上边的胡子和腮,现在词语“解颐”中的颐和文中意思一样。
D.元辰:可以指吉利的时辰和元旦,文中应指元旦。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2)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小题4】根据三、四段,概括徐中丞办案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山集》①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②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③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深而信之者 笃:忠实B.又自少志意相得,老不衰  迨: 怠慢,衰老
C.余而抄之    假:借D.垂老祸以死 构:遭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B.穷天下山水奇迹 余乃共取编
C.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D.遂以雄天下 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
(2)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
(3)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小题4】根据文章第三节,简要概括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昊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有删改)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小题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极土木之工   (2)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造别馆享乐这种事。
B.康熙朝的宰相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C.作者第三次去万柳园,看到的景象一次比一次没落。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中的柳树,都像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
D.作者借“柳”“池”“山”“蒹葭”“云水”等意象,抒发了反对富贵淫乐,主张寄情山水田园、淡薄名利的情怀。
【小题3】作为一篇游记,围绕万柳堂,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主要记了三方面:
(1)得名的由来  
(2)_________  
(3)_________
【小题4】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就其思想价值作简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