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飨会,帝敬纳之。

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所钟,气力稍微,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追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或以为飨会     宜:应当
②百役繁兴,者万数   作:劳作
自舆出,归还里舍   辄:就
④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可以决。   就:完成
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让:贵备
⑥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怠:懈怠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邢督军悌争论
②国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欲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①特除郎中显焉
②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清风,照之以明月
C.①非独陛下天下也
②外无期功强近
D.①国家之镇也   ②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小题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守位?曰仁。
B.有至行,举为计曹掾。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以罪?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后来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结草,代指报恩,此典故在本文段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句中的意思相同。
C.《史记》,“前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D.宇宙,古人认为“古往来今谓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滕王阁序》中“觉宇宙之无穷”中的“宇宙”指天地。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2)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9:0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业。”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大喜。自是敏颖大,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文名,翁厚币致  延:邀请
B.师何忍某之归而死  就:马上
C.自是敏颖大著:显著
D.愿更从师业 卒:完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翁真乞矣 试之良然,大喜
B.意扑杀之 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
D.述夜来梦 张口哑哑而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小题6】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亡妻冯孺人行述
朱彝尊
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至本生考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冯氏之宅。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治饔膳。隘不能容,遂赁梅里道南茅 亭之居,迎先生至里。
予年二十,即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时四方知名士往来于禾者,辄造梅里,孺人治酒肴必丰,虽夜分区画立办。宾客过者,谈宴极欢,或淹留旬日方去。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客至,复质,如是以为常。岁癸卯,予客永嘉。其冬,安度先生病革,家无斗储,孺人邀予姊妹同视汤药。予归未旬日,而安度先生弃世。孺人哀毁,治丧事靡不中礼。
既而予游大同,转客太原,入于京师,复留济南。孺人力持门户,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必具酒肉,操作愈勤。夜率二女治机绞不辍,坐昆田于纺车之旁,执卷于灯背,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必成诵乃已。凡昆田交游至,或有燕朋杂于坐,孺人必严诫勿与交。
孺人归予将五十年,盖终身忧患,未尝一日自安。平居慈爱,虽渔娃灶妾,食必推与之。以是孺人之殁,闻者无不叹息。呜呼!悲夫!谨摭其遗行,以告立言之君子。
(节选自《曝书亭集》)
注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条脱:古代臂饰。禾:嘉禾,嘉兴的古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文恪公衣衮其门 造:拜访
B.孺人予往侍养 赞:称赞
C.治丧事靡不礼 中:符合
D.令就火光昼所读书 课:学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寒家自文恪公宰辅归里 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
B.江左耆儒遗老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C.延经师家诲昆田   冰,水为之而寒
D.谨摭遗行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
(2)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
【小题4】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