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 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小题1】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_____。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D.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小题4】概述焦山“诸美”的内容。
(1)山石树木等风景之美;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联系全文,阐述“尚于兹山不能无情”中的“情”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3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盍去(________________)(2)使者视之(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祖独往经理其殡:
A.经路,治理   B.担任主管   C.处理、料理   D.常理、道理
(2)向多民:
A.逃亡   B.拖延   C.散乱   D.怠慢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斩右大指自黜  问征夫前路
B.即以事属之    就能讥之乎
C.弗受如县 少年强之
D.紞深之 鞣使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
【小题5】简要列举张祖勤政为民的典型事迹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全文展现了张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清正廉洁等思想品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刘一丈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哉,以此常不见怡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注)①“刘一丈”,名介,字国珍,号墀石。“一”,表排行居长,即老大。“丈”, 是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刘一丈,即一个名叫刘介的长者。他与宗臣父亲厚交40余年。②伏腊:夏祭曰伏,冬祭曰腊,是两个佳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至更辱馈 遗:给予,赠送
B.则又固请,然后命吏之 内:使……进入
C.他日来,亡阻我也    幸:期望,希冀
D.斯则仆之哉 褊:心胸狭窄,气量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袖金私之    具沛公言报项王
B.又立向立厩中 不者,若属皆且为
C.客之勤也?  大王来操?
D.即天意亦不欲长者轻弃之也 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刘一丈来信中“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八个字来发议论。作者表面上是自责“不孚”“不称”,实际上是为了引出后文对时弊的讽刺。
B.究竟什么是“上下相孚”?第3节中作者用讽刺的笔触描绘了“求见”“得见”“见后”的官场图景,将描写与议论相结合,作出了形象化的回答。
C.作者用动作、语言等手法表现“客”的两次干谒和谒后情态,将其媚态、狂相尽
情展现;而写“相公”,虽寥寥数句,但其傲相、伪态也一览无余。
D.文章末两节不仅写了自己不愿巴结权贵因而不被赏识的不屑与不平,也对刘一丈抱才而困的处境表达深切同情,并希望他能怀才待机,一展抱负。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 此 常 不 见 怡 于 长 吏 仆 则 愈 益 不 顾 也 每 大 言 曰 人 生 有 命
吾 惟 守 分 尔 长 者 闻 此 得 无 厌 其 为 迂 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光禄竹溪记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小题1】对文中一些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绝徼海外”中的“绝”与“绝无声色臭味”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B.“毋以是占我花石地”中的“是”是代词,意思是“这种东西”,文中具体代指的是竹。
C.“然穷其所生之地”中的“穷”,意思是在生产竹子的地方把它挖遍。
D.“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中的“虽”,应该讲为“虽然”而不是讲为“即使”。
【小题2】下列对文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意思是“京城里的人名叫乃宝的是懂得我们的爱好的人”。
B.“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意思是“人离开家乡会变得更加低贱,物离开出产它的地方却会变得更加珍贵”。
C.“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世人对事物好丑的评价,有什么定准呢?”
D.“暇则与客吟啸其中”意思是“闲暇时就跟来访的客人在竹间小楼作高雅的闲谈”。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唐顺之看过京城侯姓人家的花园,也看过舅舅任光禄(光禄是官职,文中因避讳没有出现舅舅的名字)修建在荆溪上的竹园,作者通过侯姓人家爱好奇花异石而舅舅爱好竹园来对比着写这篇文章。
B.作者揭示舅舅不是没有能力招致奇花异石,而是其偃蹇孤特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喜欢那些巧怪妖艳绰约的奇花异石,而喜欢“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的竹子。
C.作者对生长于纷华,有能力获得“裘马、僮仆、歌舞”这样的生活享受却“一切斥去”的舅舅的叙写,不仅丰富了竹子性格对人生的启迪意义,也给那些享受繁华的达官贵人以一点警醒。
D.文章最后一段不再写任光禄,升华一层,表达出对竹子的赞美和歌颂,意思是江南人不贵重的竹子,在任光禄眼中得到了尊重;同样的道理,不被世人看重的许多事物,都有可能得遇知音,获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