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骥

刘禹锡

⑴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

⑵将剂矣,有裴氏子赢以求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尤工。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见于是也,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时用不说于常目。及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闲,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⑶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马翘陆也,谓将蹄将啮,抵以挝策,不知其蹑□。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注]①矧:何况。
【小题1】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乎 也 焉 耳B.者 也 焉  于
C.也 焉 耳 乎D.者 焉 也  于
【小题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小题3】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A.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得马、售马以及裴氏识马、养马的过程,抒发了内心的感触。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C.本文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以理服人的力量。
D.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无论是描写马还是人都很到位。
【小题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例阐述。
【小题5】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类似相马之事是“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举例阐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2:0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小题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