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被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走红,原本“高冷”的博物馆一下子成为市民热捧的旅游“打卡目的地”。某在线旅游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初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游客上升了50%。另有数据显示,元旦小长假南京博物院的参观量达到了6.6万人次,较平时有了大幅度增加。随着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迎来游客入馆参观的高潮,一股“博物馆热”似乎正在悄悄形成。
说到博物馆,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常年受国内外游客追捧之外,其他的地方性博物馆却大都是旅行社所开发旅游线路上的冷门,鲜有游客主动选择把某个博物馆当作自己的旅游目的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部门也尝试推行了免费开放政策等,虽然吸引了一部分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寻宝”,但总体的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历朝历代文物遗存的地方,不仅仅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和意义,还起着传承、普及、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是让国民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不可替代的场所。从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都是一种文化的结晶。博物馆收藏和研究这些文物最大目的和使命,就是把其展示给世人,让参观者自觉地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
如何更好地传承是当下业内思考的问题。而前提是,公众能够自觉自愿地走进博馆,走近这些文物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公众不愿意走进物馆、亲近历史文物,那自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是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给予改进和推动的。而如今的一档电视节目点燃了大众的“博物馆情”,掀起了一股“博物馆热”,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我们也要看到,之前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之所以受冷落,和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滞后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电视节目,邀请明星参与,展示珍贵国宝的形式让很多博物馆受到了启发,其在文物的展示陈列、对游客的引导和服务上开始了新的探索,这必将为正在形成的“博物馆热”再添一把“火”。用更多吸引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些有效的实践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所以我们更期待在未来民众走进博物馆由被动引导变为主动自觉,让“博物馆热”一直“热”下去。
(摘编自《为“博物馆热”叫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国家宝藏》节目走红,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目的地”,更多民众自觉学习民族文化。 |
B.北京凭借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博物馆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
C.收藏文物的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必须担负传承、普及、弘扬文化的责任。 |
D.只要改变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就能让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 |
A.文章写到一些博物馆不再高冷的事实,并由此指向了对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目的地”的思考。 |
B.文章介绍博物馆的现实功用,意在从理论层面论述其在形成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
C.文中一些引导游客走进博物馆的创新模式,间接指出了各地博物馆备受冷落的多种原因。 |
D.对于“博物馆热”的现象,文章先剖析“热”的原因,后探讨如何让博物馆一直“热”下去的问题。 |
A.博物馆迎来许多前来“寻宝”的游客,效有所改善,令人欣喜,是因为免费开放政策。 |
B.业内人士思考如何让民众传承文化,从而让公众自觉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 |
C.很多博物馆受电视节目、明星助阵启发,开创的很多新方式,助燃形成“博物馆热”。 |
D.《国家宝藏》走红引起的博物馆参观量数据变化,证明创新引导是促使游客走进博物馆的有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