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文偶记(节选)

刘大櫆(清)

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扬子《太玄》、《法言》,昌黎④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1)引用“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其作用是  
(2)下列句子编成四组,都属于正面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①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②物相杂,故曰文。
③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④故文者,变之谓也。
⑤《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⑥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
A.①③⑤⑥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⑥
(3)文章是怎样说明实词和虚词的辩证关系的?
(4)第(7)段强调诵读要(1)  (2)  
(5)根据“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选择其中一例加以简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2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

余观建炎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方金兵破扬州,于时,高宗驻平江,去敌尚远,平江固可守也。蹙蹙焉去之临安,而越,而明,不暇一夕息。已而敌破健康,道广德,趋临安,由越入明,纵掠海上而归。使其时平江诸将帅,以劲旅遏其冲,俾只轮不反无难者。奈何兵不战而溃,城不攻而下,坐使五十万人并命于锋刃而莫之救!

相传金兵从盘门入,有二士者拒敌于门外,一死于阵,一死于水,而盘门破矣。呜呼!彼守城者,或则侍郎,或则宣抚使,非不显且要也;委而去之,若弃涕唾。而独遗二士者以殉国之烈,此不可为发愤而深痛者哉!

然自二士之死,里人神而祀之,迄今六百余年,而灵爽益著。二士俱汴人,从高宗南渡守平江,其一刘姓鼐名,盖死于阵者也;其一张姓鳌名,盖死于水者也。祠有明永乐中俞祯碑,以鼐为顺国明王,职天坛传奏司;以鰲为顺济龙王,职盘溪守御司。其封爵莫知何昉,要其来也则远矣。近者祠久不修,里人聚金千两,新其宇。既成,属予记。祠在盘门外灵岩乡,俗名双土地祠,余更之曰双忠。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遂书而记之。

(注)①盘门:江苏吴县城南门。②建炎:宋高宗年号。建炎三年,金军连陷南京、临安,帝航海走。③平江:江苏吴县。④越:今浙江绍兴。⑤明:今浙江宁波。⑥俾:使;只轮不反:反,同返。⑦灵爽:指神灵精气。⑧永乐:明成祖年号。⑨昉:曙光初见,引申为开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广德(__________) ⑵以劲旅遏其(__________)
⑶非不显且也(__________)   ⑷既成,予记(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蹙蹙去之临安  盘盘,囷囷焉《阿房宫赋》
B.纵掠海上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劝学》
C.而独遗二士者殉国之烈  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此不可发愤而深痛者哉  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使五十万人并命于锋刃而莫之救!
⑵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
【小题4】作者为之“发愤而深痛”,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综观全文,本文所“记”的主要内容有:⑴__________;⑵__________。

同类题3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醉乡记

(清)戴名世

①昔余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②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③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

(注释)①乡陬(zōu):偏僻的地方。②翻适:畅快舒适。③以徜以徉:安闲自在。④刘伶、阮籍:俱为西晋人,名列“竹林七贤”。刘、阮纵酒放诞,蔑视封建礼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常以醉酒保全自己。③陆沉:指国家陷于灾祸。⑥其不入而迷者:不入醉乡并且不昏迷慌惑的人。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焉C.也D.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首先写“我”到醉乡时的醉酒的真实感受。
B.第①段首先写“我”看到的醉酒之人的醉酒表现。
C.第①段具体描绘了醉酒对人的生理、心理的伤害,奠定了情感基调。
D.“醉乡”是一个可以痛快喝酒、大饱口福、安闲自在的地方。
【小题3】对文中②、③段的“呜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的“呜呼”承接第①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强烈的惊讶之情。
B.第②段的“呜呼”承接第①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
C.第③段的“呜呼”表达了对“醉乡遍天下”的强烈震撼和无奈之情。
D.第③段的“呜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的担忧之情。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而荒感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己。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③段开头
【小题5】分析第②段划线部分的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