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与鼎臣游龙门寺

曾丰

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注:曾丰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生性耿直,不畏权贵,嘉泰四年(1204 年),被罢职回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和友人上次同游留下的题字已经被灰尘弄脏,侧面点明了两人离别之久。
B.和友人长久离别,身体多病,仕途坎坷,整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
C.诗人和友人重逢一起饮酒观景,借梅花和山云表现出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D.“山云可荡胸”借用杜甫典故,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小题2】诗的前两句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7:1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三句中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夸张与借代的手法,将无形之愁写得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E.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小题3】【小题4】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楼阴”“背日”两个词语都点明了观景角度:作者站在楼的南面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2)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