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三句中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夸张与借代的手法,将无形之愁写得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E.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小题3】【小题4】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18 06: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1)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 “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  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小题2】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C.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王雱《绝句》)
D.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李彭《春日怀秦髯》)
【小题3】《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 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④ ,听《金缕》。

(注)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
B.“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C.“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像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
D.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E. 这首词中的“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小题2】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