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小题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两句写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因而发出伤感、凄凉之情。
B.“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C.“玉关劳苦”和“玉楼歌舞”使用借代的修辞,将守边士卒的风餐露宿和高楼里达官显贵的醉生梦死构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D.“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极具辛辣的讽刺效果,既然无人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东风若能将胡尘吹去,那东风便可封为万户侯了。词人借此讥讽抗敌无人,表达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之情。
E.两首词都写了春天之景,一个是“残红”,一个是“花过雨”的落红,两位词人都借春天的美景表达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感伤。
【小题2】请阅读上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5 04:4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项王瞋目而叱之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心识其所以然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官知止而神欲行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小题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呜呼”起笔,提出中心论点,并以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为例,引发对历史的追问和感慨,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以晋王三矢的传说,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与首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C.第三段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D.这篇史论观点明确,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叙事说理,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小题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援萃,投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同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退动而英俊,文思敏達。始年十五,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退提翰即成,词理典瞻。日用览之弦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部李萬出镇太原,辟为从事。萬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退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被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退谓人日:“此三人便堪掌纶浩。”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铁,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幕。父乃后时。在公府有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乌,徒丽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家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阙,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退掌语八年,制教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顾、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退,为王言之最。退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B.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C.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D.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遗高于左拾遗。
C.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大部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逖官宦出身,家学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B.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曰用对他的才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
C.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最用的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
D.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京,皇帝授于其父宋州司马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义语。
(1)始年十五,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2)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